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探究题

【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璧上出现了液滴。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________(填化学式),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

实验1:水的通电分解实验

如右图所示,打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证明该气体为_______。

实验2: “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

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l)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D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少量氧气,其简易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仪移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澡、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易燃空气”体积分数(%)

90

80

70

50

20

10

5

空气体积分数(%)

10

20

30

50

80

90

95

点燃现象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的

爆鸣声

强的

爆鸣声

强的

爆鸣声

弱的

爆鸣声

不燃烧

不爆鸣

分析表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 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回顾】H2(1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分)

【实验重现】实验1:木条燃烧更剧烈(1分)氧气(1分)

实验2:(1)长颈漏斗(1分)(2)CEG(1分,与顺序无关)2H2O22H2O+O2↑(2分)

(3)BDFA(1分,与顺序无关)锌和稀硫酸(1分,也可以写化学式)

(4)10%~70%(2分)可燃物虽愚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燃烧也可能不发生。(2分,是否燃烧也与氧气的浓度或可燃物的浓度有关等其它答案均可)

【解析】【实验回顾】铁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H2;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由实验课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实验重现】实验1:木条燃烧更剧烈说明生成的气体是由助燃性的氧气。实验2:(1)长颈漏斗;(2)品制取少量氧气反应容器应选择试管,然后用铁架台固定,其简易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CEG;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3)制取氢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选择的仪器有长颈漏斗,双孔塞、锥形瓶,和收集气体的集气瓶。实验室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制取的气体比较纯净。(4)由题中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氢气的爆炸极限是10%~70%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但是可燃物的含量不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燃烧也可能不发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表中信,请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PO43-

H+

溶、挥

溶、挥

溶、挥

K+

Na+

溶溶

Ba2+

Ca2+

Cu2+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徽”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1)CaCO3属于______(填“可溶物”、”徽溶物”或“不溶物”)。

2)表中可溶于水的硫酸盐有__种。

3)在溶液中,磷酸钠与化钙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说明理由。______

4)某同学将盐酸倒入Ba(OH)2溶液中,得到溶液甲。

溶液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______种。

实验设计:探究溶液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a.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盐酸

方案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铁粉

是否_________

b.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Ba(OH)2

方案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溶液

是否产生蓝色沉淀

3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Na2SO4溶液

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三个方案中有一个不合理,请指出不合理的方案编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欲从溶液甲中获得纯净的日BaCl2固体,应采取的简单操作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右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小红按右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市东临渤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请思考下列题:

(1)已知东营盐场得:海水中含NaCl约为3.5%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用_____序号作原料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燕发,析出盐

B.日光照晒后,板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其中含有的KCl、MgCl2、MgSO4等物质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60 时,将50g镁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分数为______,若使其形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

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高温 D.降低

对卤水中含有的KCl、MgCl2、MgSO4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B.20时,向40gKCl固体和40gMgCl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溶液均能达到饱和状态

C.60时,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浓度可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 :1

B.产生氧气的体积是氢气的两倍

C.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D.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下,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寻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断其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进行想】

猜想I:溶液的溶质NaCl;

猜想II原溶液的溶是NaOH;

猜想III: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IV: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

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______。

【进行实

(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______。

(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

【获得论】

完成后最终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_____,且已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组成元素相同,E是最轻的气体.根锯图中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C、G的化学式:C_______, G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玻璃破碎 C.石蜡熔化 D.酒精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