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值为22

B.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O2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答案】D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后出现的新物质是生成物。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差量可知,反应是W+O2H2O+CO2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是8g,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是:20g-8g=12g,生成水的质量是10g-1g=9g。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为:8g+12g-9g=11g,此选项错误;B.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O2、H2O,此选项错误;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W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11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是:11g×=3g,9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是:9g×=1g,碳元素与氢元素是质量之和是:3g+1g=4g,而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是8g,所以W中除含有碳元素、氢元素之外,一定含有氧元素,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g-4g=4g,此选项错误;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此选项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烷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提示:CH4 + 2O2 CO2 + 2H2O)

(1)请在上图中补画微观粒子图示。____________

(2)上述变化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填一粒子名称)。

(3)写出甲烷燃烧实验中生成物水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钾三种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正确的分析是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炒菜时加入料和食醋,炒出的菜別具香味其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与食中的乙酸反生成乙酸乙(C4H8O2)试计算:

(1)乙酸乙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

(2)乙酸乙酯、氢元质量比为___________;(答最简整数)

(3)17.6 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分)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10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 /g

25

25

25

25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g

35.2

58.4

82.6

107.6

求:(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 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可供选择的实验仪器和用品如下。

(1)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氧气时,用a仪器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不能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便于控制反应快慢B.定量添加药品更方便C.生成氧气质量更大

(4)回收二氧化锰时,将固液分离的操作是_______,该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除图中仪器以外,过滤还需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5)回收的二氧化锰,还可以在上述反应中反复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1)对比步骤II和IV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教材中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容下列问题:

1A装置是过滤装置,请指出图中一处错误:_____

2B装置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想成功的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的现象,应注意的操作是_____(写一条即可);

3C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4D装置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不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通过实验改进可以完成该定律的验证,以下合理的做法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装置不变仅将碳酸钠换成金属锌

B.装置不变仅将碳酸钠换成硝酸钡溶波

C.药品不变,将烧杯换成锥形瓶,并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

D.以上均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含碳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

2)请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在相应的位置上写出不同单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名称:_____

化学式:_____

名称:_____

可用于制铅笔芯

分子结构

单质图片

3)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填写序号)_____

①人和动物的呼吸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