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学习小组在“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如图装置),发现一个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1)木炭充分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出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呢?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用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可能是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高达14.0%8.0%16.0%

(实验探究)

2)乙同学根据图1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2.待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该集气瓶中。

_____

木炭燃烧_____(填“有”或“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交流反思)

3)乙同学选择可燃物(“棉花”或“蜡烛”)的依据是_____

4)丙同学使用了CO浓度传感器测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CO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_____

(拓展提升)

通过研究性小组的探究,请你谈谈对物质燃烧的认识(两点):①_____;②_____

【答案】 棉花 棉花继续燃烧,过一会后熄灭 没有 木炭不完全燃烧后残留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4.0%,比棉花燃烧后残留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大,比蜡烛燃烧后残留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小 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不能完全消耗完氧气 当氧气不充分时,可燃物不能充分燃烧

【解析】

1)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待冷却后,将燃着的棉花再伸入该集气瓶中,棉花继续燃烧,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交流反思:

3)乙同学选择棉花的依据是木炭不完全燃烧后残留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4.0%,比棉花燃烧后残留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大,比蜡烛燃烧后残留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小。

4)丙同学使用了CO浓度传感器测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CO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拓展提升:

通过研究性小组的探究,请你谈谈对物质燃烧的认识(两点):①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不能完全消耗完氧气;②当氧气不充分时,可燃物不能充分燃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B.20℃时,100 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C.40℃时,100 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 63.9

D.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 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前质量/g

0

0

5.4

4.4

a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0g,则无x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 转化观:氧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二者的性质相同

D. 守恒观:1g硫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3g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质量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制取氧气,下列图示描述不合理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

D.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碳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固体物质 A,向试管中加入一种液体物质 B 后,观察 到有气泡产生.请你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对 A B 的组合至少做出三种猜想(要求三种组合中 的固体 A 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

A

B

猜想 1

____

____

猜想 2

____

____

猜想 3

____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时,对某物质的溶液m1进行如下操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m1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 m2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 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m3溶液

D. 室温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一定为40g/100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曾指出: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指出: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意思是说不能分成两半的东西是不能砍开的,也就对它不能有所动作,它便是端了1803 年,英国科学道尔顿借用原子概念,创立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创立分子学说,指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1919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在实验中发现了质子;1932年,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实验发现了中子;20 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1)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______(填化学式),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填符号)。

2)材料中能够纠正道尔顿的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这一观点的科学事实是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反应可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请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