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
①CaO+H2O═Ca(OH)2;        ②Mg(OH)2$\frac{\underline{\;\;△\;\;}}{\;}$MgO+H2O;
③Ba(OH)2+2HCl═BaCl2+2H2O;④Zn+H2SO4═ZnSO4+H2↑; ⑤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B.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③④
C.属于吸收热量的反应的是①⑤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

分析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 解: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错误,应该是:①⑤;故选项错误;
B、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③④错误,应该是④,故选项错误;
C、属于吸收热量的反应的是③,①⑤都放出热量,故选项错误;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正确,④中锌和氢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⑤中镁元素和氧元素都有化合价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有关能量和化合价的变化等,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芳和小燕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芳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甲,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因此小芳得出的结论是:蜡烛火焰的外焰(或a处)温度最高.

(2)小燕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乙所示,在燃烧着的蜡烛焰心上插一个导管,另一端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C.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3)为了测试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芳和小燕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质量,按图连接好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克25.4182.O212.2
反应后的质量/克24.O183.8216.6
A.该实验中测得蜡烛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1.8克;
B.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校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时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块状蔗糖,研磨成粉末,每10g为一份,分成若干份备用,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实验温度20℃20℃20℃20℃20℃20℃80℃
固体种类蔗糖蔗糖蔗糖(粉末)蔗糖(块状)蔗糖食盐蔗糖
固体质量10g10g10g10g10g10g10g
溶剂种类植物油
溶剂质量50g50g10g10g10g10g10g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1)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溶质的状态、溶剂的质量,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一.
(2)在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蔗糖而不使用块状蔗糖的优点在于粉末状比块状的溶解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
(3)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理由:不会影响,第四组可以与第二或第三组中的冰糖溶解情况进行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氯化钠放入水中,形成无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下列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①米饭变馊          ②煤气燃烧          ③牛奶变酸
④酒精挥发          ⑤矿石粉碎           ⑥樟脑丸变小
⑦木已成舟          ⑧电灯通电发光       ⑨冰雪融化
⑩蜡烛受热熔化⑪木柴燃烧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⑤⑥⑦⑧⑨⑩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②③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所示的实验,其中A、C是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B是未包过氧化钠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A、C棉花依次燃烧,B棉花未燃烧.

(1)B棉花起的作用是对照实验.
(2)棉花能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以上的条件.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Ⅰ.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Ⅱ.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Ⅲ.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设计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②E中石灰水变混浊;
③P处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
(3)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A中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4)E装置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Na2O2与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E中石灰水温度升高,由于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导致饱和石灰水析出固体Ca(OH)2,产生浑浊.
【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2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2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前没有H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NaOH.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生石灰(氧化钙)、食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物质.
(1)洁厕灵不宜存放在铁制金属容器内,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Fe+2HCl═FeCl2+H2↑.
(2)生石灰能够用于食品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干燥原理CaO+H2O=Ca(OH)2
(3)氯化钠除食用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例如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烧碱,同时生产氢气和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frac{1}{5}$的结论
B.空气中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生活中离不开空气.
(1)空气是混合物,其成分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的21%.
(2)防止空气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提出一条减小空气污染的建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清洁的能源等.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研究.用汞在密闭空气中加热,汞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示为汞+氧气$\stackrel{加热}{→}$氧化汞.
(4)我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药品研究空气的组成.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示式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实验过程中,燃着的红磷熄灭后,当温度降低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时,水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其原因为红磷燃烧下好了氧气生成了五氧化磷固体,瓶内压强减小.
(5)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气密性良好;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进行读数;红磷的量要足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