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物质中本身不含有氧气,但加热后能产生氧气的暗紫色固体是( )
A.氧化汞 B.空气 C.氯酸钾 D.高锰酸钾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周末同学们决定去郊游,小明提议“绿色”出行,如图是郊游用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自行车的闸线为钢丝,说明金属具有________性.
(3)小明带了一些新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________.(填营养素名称).
(4)旅游途中,贝贝发现路边农田里的作物出现了倒伏现象,大家建议应施________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仪器的名称:C D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是 ,组装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时,除选择仪器A和B外,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有 (填字母)。
(3)上述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氧气,写出适合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① ②
(2)实验室可加热KMnO4固体制取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气体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一种即可)
(3)实验室可用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若选用C装置,其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此时Zn时用放置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干冰、熟石灰、钛合金三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是的 ;
②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①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天然气、 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列举一种新能源 。
②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粉尘等。下图表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换为无害气体的反应原理。
上图反应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化学式是 ,该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2016年底,沪昆高铁和云贵高铁即将开通,人们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动车电路中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动车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
②动车表面喷漆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防锈的原理是 ;
③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M、N、R三种金属存在如下反应:R+NCl2=N+RCl2;M+RCl2=R+MCl2,这两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 ,M、N、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3)将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g,对所得滤液和滤渣有如下四种判断:
A、滤液可能是无色
B、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C、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
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以上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用到了如图所示装置
(1)请指出该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
(2)改进装置后过滤,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
(3)经初步提纯所得精盐是否为纯净物?请写出你的判断和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为加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普通水”里含有氮分子 B.“普通水”里含有氧分子
C.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D.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