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甲、乙、丙、丁四个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分别对各自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如表;检测结果合理的是(  )
检测小组检测结果
甲组KCl、FeCl3、KOH、HCl
乙组NaCl、Ca(NO32、K2CO3、HCl
丙组NaCl、Mg(NO32、K2SO4、H2SO4
丁组KCl、KNO3、K2CO3、KOH
A.甲组、乙组B.丙组、丁组C.甲组、丙组D.乙组、丁组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废液中成分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废液中成分中不能大量共存,则检测结果不合理;若废液中成分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废液中成分中能大量共存,则检测结果合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甲组:因KOH和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和水,FeCl3和K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乙组:因K2CO3和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Ca(NO32和K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丙组:因NaCl、Mg(NO32、K2SO4、H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丁组:因KCl、KNO3、K2CO3、KOH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故丙组、丁组中的废液中成分之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检测结果合理.
故选B.

点评 本题实质考查的是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有X和Y两种元素,它们相互化合能形成甲、乙两种化合物,已知甲中X的质量分数为75%,乙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若甲的化学式为XY4,则乙的化学式为(  )
A.XY2B.X2YC.XY3D.X2Y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H2、CO2、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组成,同学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气体均吸收完全):
(1)写出B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H2+CuO$\frac{\underline{\;高温\;}}{\;}$Cu+H2O和CO+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2
(2)丁认为,由于他们对装置A(填序号)中的实验现象分析不同而导致结论有差异.根据碳酸盐可转化为CO2的性质,丁利用上述实验结束后装置内药品和某种常见试剂进行实验,证明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请写出丁的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将A中固体取出,加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结论
含有CO、H2、H2O(气)含有CO、H2、CO2含有CO、H2、CO2、H2O(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化学与能源、环境关系密切.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我国正在实行购买电动汽车补贴政策.以电能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与以燃烧汽油为动力的汽车相比,
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看,电动汽车的优点是节省了石油能源(答出一点即可).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SO2等气体,CO2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SO2遇雨
水能形成酸雨,若要粗略测定某地区雨水的酸碱度,可使用pH试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探究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
(1)实验时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爆炸;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在装置尾部放置燃着的酒精灯.
(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铁架台是由铁合金制成的.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二者含碳量较高的是生铁;铁架台的防锈措施是刷漆(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下列实验现象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
A.天平指针开始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B.两只烧杯最终可能有一只烧杯有金属剩余
C.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D.天平最终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一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ABCD
反应前物质质量(g)109082
反应后物质质量(g)385614X
A.该反应中D一定是催化剂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为0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A;
(3)t2℃时,在50g水中放入30克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1%.
(4)将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生产、生活经验,不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止金属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涂一层保护膜
B.塑料制品的应用和发展,大大的方便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提倡大量使用
C.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为此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硝酸钾(KN03)是一种复合肥料,可以提供植物生长必须的K、N两种营养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