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2)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3)氧化铁能和还原剂发生反应;
(4)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5)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可以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1)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故填:没有处理尾气;
(2)“热分解装置”应该选择乙装置.故填:乙;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白色无水CuSO4变成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可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CO2.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故填:E中黑色粉末变红色;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进行上述实验时,先点燃热分解装置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原因是: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加热时发生爆炸.故填: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加热时发生爆炸;
(5)若通过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CO,应该把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除尽,只要在C和D装置之间增加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即可.
(6)①通过剩余固体的质量可知,过程Ⅰ发生的反应是: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2H2O$\frac{\underline{\;\;△\;\;}}{\;}$FeC2O4+2H2O.
故填:FeC2O4•2H2O$\frac{\underline{\;\;△\;\;}}{\;}$FeC2O4+2H2O.
②草酸亚铁晶体中的铁元素质量为:3.6g×$\frac{56}{180}$×100%=1.12g,草酸亚铁晶体中的铁元素完全转化到氧化物中,
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0g-1.12g=0.48g,
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g:0.48g=7:3,
设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
则有:56x:16y=7:3,
x:y=2:3,
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2O3.
故填:Fe2O3.
故答案为:(1)没有处理尾气;
(2)乙;
(3)E中红色粉末变黑色;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加热时发生爆炸;
(5)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应除去;
(6)FeC2O4•2H2O$\frac{\underline{\;\;△\;\;}}{\;}$FeC2O4+2H2O,Fe2O3.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气体成分% | X | Y |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其它 |
吸入气体% | 78 | 21 | 0.03 | 0.01 | 0.96 |
呼出气体% | 75 | 15 | 3.68 | 5.44 | 0.88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 ||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 通入氧气、点燃 |
B |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泥沙 | 溶于水、过滤 |
C | 验证锌、铜、金的金属活动性 | 加盐酸 |
D |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 | 加水充分搅拌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黄铜和铜相比,强度和硬度都要高一些 | |
B. | 一般在水龙头表面镀铬以防生锈 | |
C. |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应该提倡使用银制导线 | |
D. | 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 B. | 全球气温升高 | ||
C. | 过度放牧,盲目开垦 | D. | 酸雨的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