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实验小组同学对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后,体系中各反应的先后顺序进行研究。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以下实验中所用硫酸都是过量的。

实验1:将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60mL10%稀硫酸混合,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铁粉/g

氧化铜/g

实验现象

1-1

0.56

1.6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

1-2

1.12

1.6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1-3

1.68

1.6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待红色固体不再增加后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实验2:将1.12g铁粉和1.6g氧化铜的混合物与30mL不同浓度的硫酸混合,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硫酸浓度/%

实验现象

2-1

20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无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2-2

30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蓝色

2-3

50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反应过程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同时持续产生细小气泡,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蓝色

(解释与结论)

1)浅绿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2SO4____

2)实验中出现红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依据实验1推测,在稀硫酸浓度为10%,且硫酸足量的条件下,铁粉、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

4)对比分析实验1-21-3,解释实验1-2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

5)在实验1-3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最多为____ g

6)根据实验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硫酸浓度为20%CuO先于Fe与硫酸反应

B 硫酸浓度为40%Fe将先于CuO与硫酸反应

C 硫酸浓度为50%FeCuSO4反应的同时也与硫酸反应

【答案】CuOH2SO4CuSO4H2O FeSO4 Fe + CuSO4 = FeSO4 + Cu 氧化铜与稀硫酸先反应,铁与稀硫酸后反应 氧化铜与稀硫酸先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再与铁反应,消耗了铁,没有剩余的铁与稀硫酸反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0.02 B

【解析】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解释与结论]

1)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填:FeSO4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 = FeSO4 + Cu

3)依据实验1推测,在稀硫酸浓度为10%,且硫酸足量的条件下,铁粉、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先后顺序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先反应,铁与稀硫酸后反应。

故填:氧化铜与稀硫酸先反应,铁与稀硫酸后反应;

4)对比分析实验1-21-3,解释实验1-2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氧化铜与稀硫酸先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再与铁反应,消耗了铁,没有剩余的铁与稀硫酸反应。

故填:氧化铜与稀硫酸先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再与铁反应,消耗了铁,没有剩余的铁与稀硫酸反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设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

3.2g硫酸铜消耗铁的质量为y

则与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1.68g-1.12g=0.56g

设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故填:0.023g

6)根据实验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硫酸浓度为20%CuO先于Fe与硫酸反应,正确;

B 硫酸浓度为40%Fe将先于CuO与硫酸反应,错误;

C 硫酸浓度为50%FeCuSO4反应的同时也与硫酸反应,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B图方框中把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____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A图所示物质属于___,从微观角度说明分类依据是___

(3)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一氧化氮质量比为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

(2)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反应完后溶液显酸性,此时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___色.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以下教材中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1中产生大量白烟,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B. 2b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3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着,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D. 4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该反应实质是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______。该实验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不可燃、不助燃以及____

2)实验二:三天后,观察到序号为____的试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对照实验②和③,可知铁锈蚀与____有关。

3)实验三:从长颈漏斗注入过氧化氢溶液,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甲、丙中不同的现象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已知:代表氧原子,〇代表硫原子)请回答:

1)请将图1中缺少的分子模型补画完整_____。变化Ⅱ是_____变化(选填物理化学

2)写出上图中化学变化的反应方程式_____

3)上述微观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久置的镁条做实验时,需要用砂纸把表面的灰黑色物质磨掉,直到露出光亮的银白色。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镁条表面灰黑色外衣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

(提出问题)镁条表面灰黑色外衣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Ⅰ.是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

Ⅱ.是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黑色碳单质。

Ⅲ.根据铜锈的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推测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得到的碱式碳酸镁[Mg2OH2CO3]

同学们经讨论,从颜色上否定了只含氧化镁,因为氧化镁是_____

(查阅资料)

①碱式碳酸镁受热可分解,常温下能与稀硫酸反应

②碳不与稀硫酸反应,但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生成CO2SO2H2O

(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无水硫酸铜粉末逐渐由白色变为蓝色,证明有_____生成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二

实验一试管内物质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但试管底仍有黑色固体。请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三

将实验二反应后试管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弃去滤液,取滤渣加入浓硫酸,加热,固体全部溶解,得澄清溶液并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得出结论)据上述探究过程,可知久置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含有,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118日墨西哥中部伊达尔戈州的特拉韦利尔潘市一处输油设施遭不法分子偷油,随后发生爆炸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1)石油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

2)石油可以炼制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等。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石油爆炸起火后可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并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________(填“>”“=”或“<”)7

猜想一不成立

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拓展探究:你还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吗?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