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芳芳同学为了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以下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并设计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① 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② 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回答:

(1)实验前,要将木炭研成很细的粉末是为了______________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芳芳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若不严谨,请作补充___________

(4)木炭还原氧化铜过程中为什么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_______

(5)实验装置有无不合理之处,请予以评价。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 CO2+Ca(OH)2==CaCO3↓+H2O 不严谨,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木炭在高温下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或氧化铜不足、木炭过量)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尾气中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

【解析】

研磨木炭是为了使其更加细小,增大反应物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

不严谨,有可能为混合气体,要排除CO的影响;

木炭高温会和CO2发生反应:C+CO2=2CO;

CO气体会污染空气,所以需要尾气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营养丰富的饮品,每天饮用可补充人们对钙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其中营养成分的具体含量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间题:

1牛奶中的钙主要以磷酸钙〔Ca3PO42]的形式存在,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0,其计算式为

2磷酸钙中钙、磷、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3通常中学生每天需从牛奶中补充550 mg的钙,若一盒牛奶为250 mL,则理论上每天应喝 盒牛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铁生锈的过程属于缓慢氧化

B.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2N—2个氮元素 B. Cl2—2个氯原子

C. Fe3+—3个铁离子 D. 结构示意图如图的微粒,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的角度:空气属于_____(混合物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下图可以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4)从用途角度: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氮气可以制造化肥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高能燃料

C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D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以防腐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___(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 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进行改进,如下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已知,试管体积为10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停在30ml处,实验后注射器如图II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I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不到瓶中空气体积的1/5,可能是由于点燃红磷后,塞回到集气瓶时瓶塞没有塞紧

b.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c.注射器活塞实验前也可停留在0ml处

d.由实验II得出的数据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

e.实验中可以看到注射器活塞先向左,后向右移动。

A. abd B. ab C. abe D. a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所示的3个实验(图中a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图2中的曲线1、2、3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1、2、3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B. 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 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H、O、N、K、Mn、Fe、Ca、S八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或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2)氢分子_______

(3)亚铁离子________;(4)+2价的钙元素______

(5)实验室用一种液体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

(6)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

(7)用一种紫色的固体加热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

(8)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镁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表面会形成一层黑色物质。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

I.常温下,空气中的氮气和稀有气体不会与镁发生反应。

II.无水CaCl2固体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为探究镁表面黑色物质的成因是与空气中的哪些成分有关,开展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1]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没有出现黑色物质。

(1)查阅文献获知,镁条表面变暗是镁与氧气作用形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现象,可说明只有_________________无法使镁生成黑色物质。

[实验2]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没有出现黑色物质。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水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5)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足以得出最终结论,于是 补做了一个实验:将图3中的潮湿的空气换成_______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镁条表面无明显变化。

(6)根据上述四个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镁表面的黑色物质是镁与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