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但在实验所得数据中略小于该值.针对这一现象推测原因,你认为可取的是_____
A生成氧气一端的装置气密性不好
B相同条件下,在水中溶解的氧气比氢气稍多
C连接生成氧气一端的电极被氧气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2)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若进行完该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旧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点即可)
②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
③操作③是消毒杀菌,这过程主要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答案】水氢气+氧气 氢气 1:2 ABC 过滤 玻璃棒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 活性炭 化学变化
【解析】
(1)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试管a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
A生成氧气一端的装置气密性不好,会造成实验所得数据中略小于理论值,故A正确;
B相同条件下,在水中溶解的氧气比氢气稍多,会造成实验所得数据中略小于理论值,故B正确;
C连接生成氧气一端的电极被氧气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会造成实验所得数据略小于理论值,故C正确;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这种做法不可取,故D错误。故选ABC;
(2)①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经过操作①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故操作①是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等,滤纸破了,仪器不干净,液面高出滤纸边缘都可能导致滤液浑浊;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
③消毒杀菌可杀死水中的一些细菌和微生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更好地掌握知识。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材料知识 | B.化学与农业 |
①玻璃和玻璃钢:复合材料 ②黄铜和不锈钢:金属材料 ③涤纶和塑料:有机合成材料 ④水泥和陶瓷:非金属材料 | ①氮肥: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②钾肥:使作物茎秆粗硬,增强抗病和抗倒伏能力 ③磷肥: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
C.化学符号与其表示意义 | D.安全常识 |
①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②S2-结构示意图 ③一个钙离子:Ca2+ ④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 Cu+2AgNO3=2Ag+Cu(NO3)2 | ①稀释浓硫酸:水倒入浓硫酸中 ②煤气泄露:严禁火种 ③菜窖取菜:须做灯火实验 ④减少酸雨:使用新型能源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烧杯中装有含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49.8g,已知该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9.8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1)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_____g,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_____g。
(2)求恰好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下列实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左试管比右试管放出气泡快,说明MnO2比CuO的催化效果好
B.乙实验中装置中玻璃导管内水柱上升,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C.丙实验中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D.丁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氧气已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我们可通过多种方法制得氨气,其反应原理通常为:
①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②CaO(固)+NH3·H2OCa(OH)2+NH3↑。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如图:
(1)若选用反应①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序号),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中学学过的一种常见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选用反应②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还可用于制取中学学过的一种常见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若选用C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实验Ⅰ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再_____(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_____。
(记录与处理)
(4)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
A m(小烧杯) B m(大烧杯) C 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5)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注射器读数/ml | 60.0 | 85.0 | 88.0 | 89.0 | 89.5 | 89.8 | 89.9 | 90.0 | 90.0 | 90.0 |
①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_____mL,理由是_____。
②根据你的认识,在坐标图中绘制出0~10min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反思与评价)
(6)经过分析,你认为实验I/span>的优点是_____,实验Ⅱ的优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 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
【继续实验】(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比照比色卡,pH<7 | 产生白色沉淀 |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上述三个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探究中也有一个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原因是 。
II.定量探究
取上述【演示实验】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100 g,设计如下实验:
计算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列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 t2℃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C. 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 t1℃时,a、c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