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铜制品生锈很很感兴趣.经查阅资料,知道铜锈的主要成份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为
Cu2(OH)2CO3.他们在探究中发现,铜绿受热分解后,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种黑色粉末,小明和小娜准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4)现象与结论:
小刚和小娜经过实验之后,都给自己的猜想做了正 确的评价.如果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话,实验现象应为:                                     
(5)若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无水硫酸 铜遇水变蓝),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 B 装置,.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气流应从    口通入.
(2)如图

(3)H2SO4(HCl、HNO3也可);
(4)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5)B;a;

试题分析:(2)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碳元素、铜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小娜和小刚的推测,可以判断该黑色粉末为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物;
(3)根据黑色粉末的组成,可以选择稀硫酸、稀盐酸或是稀硝酸来进行鉴别,如果得到蓝色溶液则说明该黑色粉末为氧化铜,若黑色粉末不溶解则说明为碳粉;
(4)若黑色粉末为氧化铜和碳粉,当加入稀硫酸时氧化铜要溶解而生成蓝色溶液,但是碳粉不反应,即如果观察到黑色粉末部分溶解,则说明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5)无水硫酸铜吸收水后变为蓝色,所以在验证水时通常用无水硫酸铜,但是为了防止在后续的实验中引入水蒸气而干扰实验,所以要先验证水的存在,然后再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在验证二氧化碳即通过B装置时,要从长管即a管进入.
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记住三种常见的黑色粉末:碳、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 5% H2O2溶液,各滴入2滴等浓度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5% H2O2溶液和5mL 10% 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①的目的是                         
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                                                                                         (用实验中提供的试剂).
(4)某同学在50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5)催化剂是化学反应前后               均未改变的一类化学物质.
(6)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       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天化学兴趣小组听老师讲:“浓硫酸加衣服等于洞洞眼眼,还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兴趣小组结合浓硫酸的性质思考,难道浓硫酸能与碳单质反应?若反应,会生成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SO2=CaSO3+H2O;
②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用于检验SO2存在;
③SO2能与溴水反应而被吸收  SO2+Br2+2H2O=H2SO4+2HBr.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看,可能生成H2、CO2、CO、SO2气体及H2O;
[实验步骤]: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步骤:

(1)按上述图示安装好仪器;  
(2)检查气密性;
(3)加入对应药品,并将浓H2SO4放入烧杯中;  
(4)加热A,加热H;
(5)停止加热.
[实验分析]:
(1)B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说明有H2O生成;
(2)C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       (填化学式)生成;
(3)E处,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        (填化学式)已被除尽;
(4)F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生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5)H、I处无现象,说明无CO、H2生成.
[实验结论]:
(1)气体中有H2O和           生成,无CO、H2生成;
(2)浓硫酸能与碳单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下有关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

(1)买验l的目的是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萍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外,是否还含
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她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
小萍加入的试剂可能是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是:
①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精校);
                                   
…………
(5)准备实验时,小英发现药品室有两瓶未标注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询问老师得知,该两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l0%。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对这两瓶溶液的鉴别(仅限以下实验用品:试管、量筒、滴管、酚酞溶液、10%盐酸)。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及相应结论
                                  
                                  
                                  
                              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种为l0%的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小组成功完成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组成。
探究过程如下:

1. 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装置C质量为112.3g,连接A、B、D装置;
2. 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3.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4. 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
已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B、C中所装药品足量,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
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减小误差,步骤Ⅲ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列式并计算)_____________,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实验课上同学们对酸碱盐的性质作了如下探究。
(1)小海探究了中和滴定实验,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当他观察到____________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小郝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兴趣,他想探究该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取样后先加入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他推断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3)小亮则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物质间关系网络图,并做了相关实验。(“—”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已知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贝壳的主要成分,D微溶于水,A与F反应生成气体。

① 写出物质D的俗称__________;
② 写出C→D 的现象_________;
③ 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写出物质E的一点用途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用硫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或闻气味
C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2,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2正确。你认为他的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小美为验证猜想3,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4,她认为猜想3正确。对她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A.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结论正确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C.方法正确,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偏小,结论不正确
(3)小丽为验证猜想4成立,可选择的试剂             
【拓展与应用】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4)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oa段表示生成    (填“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②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           ;(2分)
③x值为          。(写出计算过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探究二:精还原铁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物质制备】利用绿矾制备精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粗还原铁粉中还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和Fe3C杂质,可用氢气在高温下进一步还原,其反应方程式为FexOy + y H2x Fe + y H2O,Fe3C + 2 H23 Fe + CH4
(1)写出焙烧中氧化铁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焙烧中加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CO外,还能         

【含量测定】为得到精还原铁粉并测定粗还原铁粉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已知3 CH4 + 4 Fe2O33 CO2 + 6H2O + 8 Fe(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且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顺序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样品和必要装置的质量;②点燃A处酒精灯;③缓缓通入纯净干燥的H2;④点燃C处酒精灯;⑤分别熄灭A处、C处酒精灯;⑥再缓缓通入少量H2;⑦再次称量必要装置的质量。
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①→③→       →⑤→⑥→⑦(填字母)
A.②→④                B.④→②
(4)步骤③的目的是         ,验证该步骤目的达到的实验方法是         
(5)若缺少装置D,则所测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粗还原铁粉样品的质量为20.000 g,装置B、E分别增重0.360 g和0.440 g,则计算样品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