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 。
【实验与探究】
(1)分析: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变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_________。 |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 则证明猜想 成立。 |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 实验过程中产生 |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1)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稀盐酸 Ⅰ 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
(3)Ⅲ Ⅱ 碱 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
解析试题分析:【猜想与假设】可能是部分变质,所以猜想: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1)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是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抓住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性质不同、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要验证有没有碳酸钠,应滴加足量的盐酸,因为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钠,则证明猜想Ⅰ成立,步骤二,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有碳酸钠,则发生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3)步骤二只证明了含有碳酸钠,但是不是含有氢氧化钠并不清楚,所以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说明里面还含有氢氧化钠,证明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说明里面不含有氢氧化钠,则猜想Ⅱ成立。因为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所以在证明氢氧化钠存在的时候,必须保证没有碳酸钠的干扰,所以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以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考点: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小红同学对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Ⅰ: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猜想Ⅱ:铜与浓硫酸能反应,且可能生成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Ⅰ: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试管中无现象;
实验Ⅱ: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呈现蓝色.
【分析猜想】
(1)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 。
(2)根据 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
【查阅资料】
(1)常见的含硫元素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能恢复原来的红色。硫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产生的气体的成分,小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1)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2)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此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能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溶液中溶质的 有关.
【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硫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mL) | 锌的形状(均取1g) | 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分钟) |
| 20% | 锌粒 | 31.7 |
| 20% | 锌片 | 50.9 |
| 30% | 锌粒 | 61.7 |
| 30% | 锌片 | 79.9 |
时段(均为1分钟) | 第1分钟 |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第4分钟 | 第5分钟 | 第6分钟 |
H2的体积 | 3.1mL | 16.7mL | 11.9mL | 9.6mL | 7.6mL | 6.0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金属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的探究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记录】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
【所用试剂】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光亮的薄铁片、薄铜片、薄镁片
【实验过程】
步骤Ⅰ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在空气中点燃片刻,观察燃烧现象;
步骤Ⅱ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支盛有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步骤Ⅲ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支盛有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记录】用“√”表示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用“-”表示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见下表)。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金属 | 空气 | 稀硫酸 | 硝酸银溶液 |
铁 | - | √ | √ |
铜 | - | - | √ |
镁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小亮等几位同学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猜想】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分析与猜想:
有可能剩余另一种反应物,所以你认为溶液中溶质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认为小亮、小芳、小红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在短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名称) | 预测的现象 | 发生的所有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
| | 小红同学的猜想正确 | |
| | 你的猜想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
(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 情况①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淡黄色粉末,同学们对探究该粉末产生浓厚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种淡黄色粉末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查阅资料】①硫是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
②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
【猜想与探究】
猜想:淡黄色粉末可能是:a.硫;b.过氧化钠;c.硫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与结论】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猜想 | 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上述淡黄色粉末,再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 | | 猜想a、c不成立,猜想b成立。 |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
①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 |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②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 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分) |
③ |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