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D.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D、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边为甲()与乙( )反应生成丙( )的微粒数变化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一定是氧化物 B. 右框图的物质是纯净物

C. 该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 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较大,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 ”。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一)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甲同学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于是“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有不合理之处,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4)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5)丙同学的实验中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

(反思)(6)为了防止减少酸雨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写一点即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题意,回答有关问题.

(1)K2MnO4中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2)有下列五种气体:a.N2 b.O2 c.H2 d.CO e.CO2 , 分别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有________(填代号);

(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等.用钛酸亚铁制得钛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2FeTiO3+6C+7Cl2= 2X+TiCl4+6CO,②2Mg+TiCl4 Ti+MgCl2 , 则①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除去铜粉中混有少量铁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 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与盐酸反应均能生成CO2

③ 2Na2O2 + 2H2O= 4NaOH + O2↑。

(1)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并收集一瓶氧气。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 如何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______

②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若观察到__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中有关元素的组成分析,你认为猜想____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

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_____ 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若用人呼出的气体通过上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并阐述理由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
22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_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4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

(5)氖气___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氯化钠中的阴离子______;4个二氧化硫分子 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

“11”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 化学式为_______

(3)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______ 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