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CH4;    
猜想Ⅱ:是CO和CH4
猜想Ⅲ:是CO、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后,在D处点燃.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② (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I、Ⅱ”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气体通过B、C装置时,会带入水蒸气;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在点燃前将气体先通过干燥装置.
(3)采取(2)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Ⅳ”可能成立.
(4)为进一步确定(3)中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研究(已知高温条件下,甲烷和氧化铁反应生成CO2和H2O).

实验测量D和E的质量反应后分别增加9.0g和12g,推测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的组成为(假设混合气在C装置中反应完全)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反思评价】在上述实验中采用了对化学物质进行研究的常用两种方法为:定性法、定量法.

分析 (1)根据①②③装置的差异性以及该实验的要求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甲烷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根据气体通过溶液会携带水蒸气,可以在检验氢元素之前先将溶液中携带的水蒸气除去进行分析;
(3)根据B中也出现浑浊,说明混合气中含有二氧化碳,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说明混合气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进行分析;
(4)根据浓硫酸增加的质量是水蒸气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和甲烷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进行比较;
【反思评价】根据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需要得到平稳的气流还需要能够控制反应的速度,通过水的滴加来实现,因此选择分液漏斗,故选:②;
(2)甲烷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Ⅰ、Ⅱ”可能成立;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气体通过B、C装置时,会带入水蒸气,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在点燃前将气体先通过干燥装置;
(3)B中也出现浑浊,说明混合气中含有二氧化碳,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说明混合气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所以采取(2)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Ⅳ”可能成立;
(4)浓硫酸增加的质量是水蒸气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混合气中氢元素质量为:9g×$\frac{2}{18}$=1g,碳元素质量为:12g×$\frac{12}{44}$=$\frac{36}{11}$g,所以碳、氢元素质量比是:36:11,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2:4=3:1,前者大,所以混合气的组成为: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反思评价】通过分析可知,在上述实验中采用了对化学物质进行研究的常用两种方法为:定性法、定量法.
故答案为:(1)②;
(2)Ⅰ、Ⅱ,气体通过B、C装置时,会带入水蒸气,要在点燃前将气体先通过干燥装置;
(3)Ⅳ;
(4)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反思评价】定性法,定量法.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根据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实验时要注意干扰因素的影响,该类题能较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证明其成分,.做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1)操作①是过滤.
(2)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CuSO4、CaCO3(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NaCl.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
(4)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填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下列数型图象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NaOH=NaCl+H2O,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Na+、Cl-、H+(填微粒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3)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升温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以析出30g a物质.
③t1℃时,分别取100g a的饱和溶液和200g c的饱和溶液,各蒸发10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m和n的关系是:m=n.(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液的质量增大D.仍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牙膏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配料成分有摩擦剂、增稠剂、发泡剂等,其中摩擦剂的类型有很多,如CaCO3、Al(OH)3、SiO2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研究牙膏摩擦剂的成分.
【实验探究一】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CaCO3
【查阅资料】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①产生大量气泡该牙膏样品中含有CaCO3
②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②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二】该牙膏中CaCO3的含量是多少?
【实验装置】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友情提示】
(1)氢氧化钡跟氢氧化钙的性质类似,CO2+Ba(OH)2═BaCO3↓+H2O;
(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
(3)以上药品均足量,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实验步骤】
(1)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8.00g;
(3)先断开装置B和C,打开K1,关闭K2,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赶尽装置中的空气,再接上装置B和C;关闭K1,打开K2(选填“打开”或“关闭”),向牙膏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停止滴加盐酸;然后再打开K1,关闭K2(选填“打开”或“关闭”),缓缓通入空气至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目的是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到装置C中充分反应.
(4)将C装置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5)重复实验.
【实验数据】重复实验,3次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实验1实验2实验3
D装置中沉淀质量(g)3.933.943.95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装置A的作用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结果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C中,产生误差.
(4)据上表数据,取D装置中沉淀质量的平均值为3.94g,目的是减小偶然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准确;由产生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然后可求出牙膏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SO2、CO2、MnO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B.都是化合物C.都是纯净物D.都含有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阿司匹林是常见解热镇痛药之一,其化学式为C7H6O3,.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阿司匹林分子中含3 个氢分子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8 g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l:16
D.69 g 阿司匹林含碳元素质量为4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

(1)请在图中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2)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氮气、金刚石、铁、氯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钙、空气.
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铁;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氮气、二氧化碳;
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碳酸钙.
(3)(3分)从宏观、微观角度说出化学式“CO2”具有哪些含义(各答出一项即可):
宏观: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1个二氧化碳分子.
符号“2CO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设计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几滴酚酞试,得到如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
(1)同学们对甲烧杯中液体变红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小雨:甲中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可能是蒸馏水或者是氨水使酚酞变红;
小月:乙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甲,与酚酞反应,使溶液变红.
(2)为了证明小雨的分析是否成立,小蒙同学在原图所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进,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从而说明小雨的分析不成立,小蒙的改进方法是在大烧杯外放一些水
(3)小蒙同学还做了一个实验:用试管取少量浓氨水,向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并观察现象.小蒙做的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4)实验结束后,证明大烧杯的空气中存在的氨分子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大烧杯中,变成蓝色,证明存在氨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