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五种情况: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②工业废气未经处理随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④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⑤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④

分析 根据物质中的成分及人类在处理废弃物时能否产生有毒物质或排放出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有利于约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②工业废气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③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④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不效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⑤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明确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排放,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序号待鉴别物质鉴别方法
A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
B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加氯化钡溶液
C氯化铵固体和氯化钾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D羊毛面料和合成纤维面料抽丝点燃闻气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今年我省多地出现雾霾天气,某校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发起了“向雾霾宣战”的主题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植树种草,美化校园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C.使用清洁能源
D.将废纸、落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溶液(“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B(“>”“<”或“=”).
(3)若A表示CuSO4的溶解度曲线,t2℃的溶解度为20克,t3℃的溶解度为25克.将t2℃的A饱和溶液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仍为饱和溶液需加入的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是13.1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pH如下表:
物质血浆胃液正常雨水葡萄汁
pH7.35~7.450.9〜1.5≈5.63.5〜4.5
下列关于上述四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葡萄汁显酸性B.只有血浆显碱性
C.正常雨水显中性D.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用葡萄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根据要求书写化学符号:
(])镁元素Mg;(2)两个水分子2H2O‘(3)氯离子Cl-’(4)氯酸钾KCl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通过学习金属活动性及稀硫酸的性质后,我们知道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铜能否与浓硫酸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宄:
实验Ⅰ: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片,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对实验Ⅰ的试管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待试管冷却后将其中的物质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得到蓝色溶液.
【查阅资料】
(1)反应生成的刺激性气味气体为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结论】
(1)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填“能”或“不能”)发生反应.
(2)实验Ⅱ最后得到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已知该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3)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A有关(填序号).
A.溶液的浓度 B.溶液的质量
(4)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兴趣小组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干冰升华C.大米酿酒D.空气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为kg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frac{1}{12}$作为标准,单位为g
D.相对原子质量指原子的质量与标准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