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发生物理变化
B.物质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产生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其它物质产生
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分析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出现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所以有这些现象出现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 解:
A、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化学变化,故A错;
B、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出现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故B错;
C、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故C正确;
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出现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所以有这些现象出现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D错.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必须熟知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
A.O2B.N2C.SO2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A.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HCO3溶液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
溶解度g36109215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HCO3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Cl.
(2)小强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稀盐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
澄清的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相关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拓展与应用】请你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Ca(OH)2(合理即可)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图回答:
(1)甲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实验过程中丁装置中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一氧化碳;丙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yCO+FexOy $\frac{\underline{\;高温\;}}{\;}$xFe+yCO2
(3)当丙装置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g,同时测得戊装置的质量增加17.6g,则FexOy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3O4
(4)上述实验装置中,如果没有甲装置,将使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如果没有已装置,可能产生的后果是有毒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现有两份饱和澄清石灰水,向其中一份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另一份加热,结果均会产生浑浊现象.前者浑浊是由于产生了(写化学式)CaCO3造成的,后者浑浊是由于升温析出Ca(OH)2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植物光合作用B.动植物的呼吸C.合成橡胶D.水分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动动手、动动脑,你能说出两种区别盐水和酒精的方法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晓岚同学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他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她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她就找一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水泥块能(填“能”或“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生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速率,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交流与反思】(1)云海同学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但欢乐同学认为,要证明晓岚的猜想,云海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反应前后水泥块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①写出a的名称试管;
②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用水湿润导管;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试管底被压碎;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制取氧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4中选取B(选填序号)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5)实验室通常采用图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正(正、倒)放在桌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