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碘酸钾(KIO3).图为“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碘酸钾中钾、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20mg碘,则成人每天需食用这种碘盐_____g

3_____mg碘酸钾中含20mg的碘;

4)用单质碘(I2)与氯酸钾(KClO3)发生反应可制得碘酸钾,同时生成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214391274859.3%

27.5g 333.7mg

4I2+2KClO3=Cl2+2KIO3;置换

【解析】

试题(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碘酸钾相对分子质量=39+127+16×3=214

利用各元素的质量比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计算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39127:(16×3=3912748

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知

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9.3%

21000 g碘盐中约含20 mg碘,设x克碘盐中约含0.15mg碘,则 =0.15mg,解得 x=7.5g

3)含20mg碘元素的碘酸钾的质量=20mg÷×100%≈33.7mg

4)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碘和氯酸钾反应生成碘酸钾和氯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KClO3=Cl2+2KIO3,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进行试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甲烧杯_____乙烧杯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探究酸 碱盐的性质。小清同学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 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 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 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 3.可能是氨气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 3 不合理,依据是_____

(查阅资料)SO2 CO2 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_____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______,于是他认为猜想 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 2 正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_____

_____

(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 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_____(填序号)。

A 加热氯化氢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 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 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图)放置一个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A

B

C

D

滤纸上的指示剂

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

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

烧杯中的溶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氨水

浓盐酸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科技、环境密切相关。

1)化学与生活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放入较多蔬菜。

2)化学与科技交警通过吹气法检查司机“酒驾”的化学原理是: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乙醇迅速反应生成硫酸,其溶液含铬离子(Cr3+)而为蓝绿色。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酒中含有的酒精属于有机物 bK2Cr2O7属于氧化物

c.交警能闻到酒味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 d.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3)化学与环境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再生能的究:有专家提出,如果能利用太阳能使燃料燃烧产物,如CO2H2ON2重新组合(如图),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为___________能。

根据图示,试写出甲醇(CH3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研究小组从废干电池筒内的物质(含有C、MnO2、ZnCl2、NH4Cl)进行回收MnO2实验,过程如下:

(1)操作①③依次为下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

(2)操作②后要进行洗涤,判断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6次洗涤液,加入________溶液,如果不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已洗净。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检验获得的MnO2,可在试管中加入获得的MnO2和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在试管口用________检验生成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

(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 .___________ .CO2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

生白色沉淀。

猜想Ⅰ不成立。

(2)

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___________

猜想Ⅱ不成立。

(3)

将气体通入盛有______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__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制取的气体CO2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___________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①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2)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后,应先___________,再添加药品;

(3)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请根据以上装置图选 择,在实验室制取硫化氢(H2S)气体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