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丙是单质; 一定条件下,甲分解生成乙和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乙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保持甲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____________(填名称)。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中同学们既要能够“见微知著”,也要能够“见著知微”,而化学用语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重要工具。
(1)从宏观知微观。
①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中“为有暗香来”从微观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_________。
②X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_(填符号,下同)。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温度计中的水银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2)从微观知宏观
①下图中黑、白小球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用A、B、C、D填空,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表示的物质可能是氧化物的是________。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D微粒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微粒A、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用“”和“”分别代表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_。
b.请写出该反应类型______。
④爆炸性的高能N5+阳离子(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被美国加州爱得华空军基地研究高能材料的化学家合成。关于N5+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粒子的电子数为34 B该粒子的质子数为34
C该粒子由5个氮分子构成 D它是一种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 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寒发现他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绿色物质。查阅资料后,他知道了该物质为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根据铜锈的化学式,小寒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氧气及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寒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试管内条形物为铜片)。半个月后,他发现只有B试管中的铜片生锈了。请根据实验回答:
(1)D试管中的铜片不会生锈,可能是因为试管中缺少________(填化学式)的缘故。
(2)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还缺少若干对照组,请你补充其中的一组(可图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C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合成氨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化肥工业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资料:常温下,氮气沸点是-196°C,氧气沸点是-183°C。
(1)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将液态空气升温,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写出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选择药品)
(1)同学们想采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选择的药品应满足: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同时还要满足_____。
(2)经讨论后同学们选择了红磷做为可燃物。红磷发生燃烧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
(3)同学们还一致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
同学们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以下是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点燃红磷前,弹簧夹要夹紧橡胶导管
C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D 待红磷燃烧的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现象与结论)
若所有操作均正确打开弹簧夹后,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他们得出的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_____。
(改进实验)
同学们又设计了图2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红磷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2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同学们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红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先夹紧弹簧夹,再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待燃烧结束,并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前沿停在约_____(填数字)mL刻度处。
(2)与图1的实验装置相比较,图2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