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重要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向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溶液pH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标号)。

(2)实验室可以利用稀盐酸等药品,通过连接下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氢气。

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写字母,下同),制取 氢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②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      
③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1)  ① 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又逐渐变成无色 。  ②  A 
(2)①  a、c、b    a、b、c 。
② 先将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
③ 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长颈漏斗内的水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试题分析:(1)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试液后可使其变为红色。随着滴加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溶液碱性逐渐减弱直至变为中性,酚酞在中性中呈无色;所以可以观察到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又逐渐变成无色。  
②实验开始时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减小。当加入盐酸的量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等于7;再加入盐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所以应选A项。
(2)①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时应从c管通入。因此仪器连接顺序为a、c、b。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时应从b 管通入。因此仪器连接顺序为a、b、c 。
②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先将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
③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
长颈漏斗内的水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7.1-7.3)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D.胃液(0.9-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推断题

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若A是一种指示剂,则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若X是稀盐酸,B是红色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请写出X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分析下列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①2KOH+CO2═K2CO3+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Ca(OH)2+CO2═CaCO3↓+H2O.
(1)由上述反应可知,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           和水;
(2)根据上述规律,写出Ba(O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CO2鉴别NaOH和Ca(OH)2两种溶液时,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A.①④B.②①C.①⑤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O
D.用KClO3制取O2时,加入MnO2可以增加生成O2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9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   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pH试纸B.铜C.紫色石蕊溶液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今年4月,我市各学校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小张同学进行的实验考查是“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A、B、C溶液分别是                    ________、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无色。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酚酞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