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对实验“煅烧石灰石”展开深入探究。
资料:石灰石中的杂质高温不分解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1)为证明石灰石已分解,三位同学从其他角度设计方案如下:
Ⅰ.甲同学按图一所示进行实验(煤气灯亦能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观察到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I.乙同学按图二所示进行试验,观察到B中液体变 色,A实验的作用 。
III.丙同学取一块石灰石煅烧,一段时间后发现固体质量减轻2.2g,证明石灰石已分解。
IV.大家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请分析原因 。
(2)为测定石灰石的纯度,丙同学将他刚才煅烧后的固体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又产生2.2g气体,结合上述数据计算可知,丙所取的这块石灰石中含碳酸钙 g。
(1)Ⅰ.Ca(OH)2+CO2=CaCO3↓+H2O
II.红 对比实验
IV.CO燃烧也能产生CO2
(2)10
解析试题分析:Ⅰ.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Ca(OH)2+CO2=CaCO3↓+H2O 。 II.石灰石煅烧后会产生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使酚酞变红,A实验的目的与B形成对比,才能得出结论。IV.CO燃烧也能产生CO2。(2)两次产生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且都是有碳酸钙产生的,用关系式法:CaCO3-------CO2,100份CaCO3能产生44份CO2,现在产生的CO2为4.4g,则需要的CaCO3为10g。
考点:碳酸钙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对比实验的应用,化学计算。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10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
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 、H2O ; 乙: CO、H2O;
丙: NH3 、CO2 、H2O; 丁: CO2 、CO、H2O 。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
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制成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冰箱除味剂进行了相关探究。
探究一:除味剂的还原性
(1)除味剂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实验前,小组同学将除味剂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小组同学
将下图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将试管直立起来,并在酒精灯上加上网罩。实验时,将反应
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其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
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
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反应结束,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除味剂的吸附效果
小组同学认为除味剂的质量会影响吸附效果,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10%红墨水溶液 | 同一规格除味剂 | 溶液褪色的时间 |
① | 10mL | 5g | 10min |
② | 10mL | 10g | 5mi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实验室有一种澄清的废液中可能含有Na2CO3、NaOH、Ca(OH)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了证明其成分,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进行实验1】
甲同学取样:
【表达交流】 由此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1) ;
【进行实验2】乙同学再取样,向废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废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由此乙同学得出的结论废液中一定含有Ca(OH)2。
【表达交流】请你对乙同学的结论做出评价:(2) ;
【进行实验3】甲同学再取少量废液加入一定量的(3) ,若观察到(4) ,证明乙同学的结论正确
【反思与评价】废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 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 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还可使用 (填序号)完成该实验,具体操作方法是 。
a.pH试纸 b.铜 c.无色酚酞试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1 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支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
C.试管的大小不同 |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学习小组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白色固体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
【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搜集资料】①经老师回忆,该试剂的酸根离子可能是CO32-、SO32-、SO42-、
NO3-中的一种 ②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假设】该试剂一定不是 ,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 或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 论 |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适量盐酸 | 产生气泡 | 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 |
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变浑浊 | 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 |
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
甲、乙、丙三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灰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物质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1)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正确,其理由是 。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该同学对灰黑色粉末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预期的实验现象 | 结论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组同学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硫酸的质量分数 (均取20mL) | 锌的形状 (均取1g) |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分钟) |
① | 20% | 锌粒 | 31.7 |
② | 20% | 锌片 | 50.9 |
③ | 30% | 锌粒 | 61.7 |
④ | 30% | 锌片 | 79.9 |
时段(均为1分钟) | 第1分钟 |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第4分钟 | 第5分钟 | 第6分钟 |
H2的体积 | 3.1mL | 16.7mL | 11.9mL | 9.6mL | 7.6mL | 6.0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