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分)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 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 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装置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                               
【方案评价】
(1)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填“是”或“否”),原因是                              
(2)装置C处葡萄糖燃烧的设计特点是                               (至少1条)。
【数据处理】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数据分析及结论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2.64g CO2和1.08g H2O
数据分析:                                  
                                            
                                           
结论: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讨论交流】为了尽量减少误差:
(1)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1条)
(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该实验是否可进一步改进?请简要写出一个改进意见:     
                                                       
【实验设计】(1)(2分)
(2)(2) 吸收从A中溢出的水蒸气(1分)
(3)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1分)
【方案评价】
(1)否 (1分) 空气中的CO2会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
(2)在密闭体系里燃烧(或反应物均为纯净物或用酒精灯隔着玻璃管加热,达到着火点等)(1分)
【数据处理】若葡萄糖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需O2:2.64g+1.08g-1.8g=1.92g,而2.64g CO2中氧的质量为2.64g×32÷44 = 1.92g,1.08g H2O中氧的质量为1.08g×16÷18 = 0.96g,因为产物中共有氧1.92g + 0.96g = 2.88g>1.92g,所以,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2分,其中质量守恒定律思路1分,质量分数计算1分)
【讨论交流】
(1)先通氧气再加热(或通过B中气泡的多少来O2控制产生的速度,防止气流过快,冲走葡萄糖和氧化铜,堵塞导气管或控制反应物的量,防止反应过快热量来不及散发而引起试管炸裂或氧气足量防止燃烧不充分或反应结束,待冷却后再称量D、E的质量等)(1分)
(2)将F换成装有NaOH的干燥管,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减少实验误差(或A、B间加一个空集气瓶,用导气管连接等)(1分)
分析:【实验设计】(1)根据过氧化氢的性质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回答.
(2)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回答.
(3)根据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回答.
【方案评价】(1)根据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回答.
(2)根据葡萄糖燃烧装置的密闭性回答.
【数据处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葡萄糖的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求出总氧元素的质量,并把它与氧气的质量对比,看葡萄糖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讨论交流】(1)从控制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回答,防止由于反应过快造成不良后果.
(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要防止其它物质进入E装置,致使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准或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解:【实验设计】(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方程式为
(2)由A处生成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吸收从A中溢出的水蒸气,以便进行后续实验.
(3)本实验需测定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原理是根据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碳元素的质量,葡萄糖燃烧时可能也产生一氧化碳,为了测定精确,要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氧化铜通过与一氧化碳反应能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
【方案评价】(1)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葡萄糖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
(2)装置C处葡萄糖燃烧的设计特点是在密闭体系里燃烧(或反应物均为纯净物或用酒精灯隔着玻璃管加热,达到着火点等).
【数据处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葡萄糖燃烧需O2:2.64g+1.08g-1.8g=1.92g,而2.64gCO2中氧的质量为2.64g×32÷44=1.92g,1.08gH2O中氧的质量为1.08g×16÷18=0.96g,即生成物中总的氧元素质量为1.92g+0.96g=2.88g,2.88g>1.92g,所以,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讨论交流】(1)为了使葡萄糖与氧气充分反应,要先通氧气再加热;可通过B中气泡的多少来O2控制产生的速度,防止气流过快,冲走葡萄糖和氧化铜,堵塞导气管;要控制反应物的量,防止反应过快热量来不及散发而引起试管炸裂;氧气要足量,防止燃烧不充分;反应结束,待冷却后再称量D、E的质量等.
(2)从定量实验的角度看,为了防止F中的物质进入E干扰二氧化碳的测定,将F换成装有NaOH的干燥管,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减少实验误差;为了充分吸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把氢氧化钠固体换成溶液.
故答案为:【实验设计】(1);(2)吸收从A中溢出的水蒸气;
(3)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
【方案评价】
(1)否;空气中的CO2会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2)在密闭体系里燃烧(或反应物均为纯净物或用酒精灯隔着玻璃管加热,达到着火点等);
【数据处理】若葡萄糖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需O2:2.64g+1.08g-1.8g=1.92g,而2.64gCO2中氧的质量为2.64g×32÷44=1.92g,1.08gH2O中氧的质量为1.08g×16÷18=0.96g,因为产物中共有氧1.92g+0.96g=2.88g>1.92g,所以,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讨论交流】
(1)先通氧气再加热(或通过B中气泡的多少来O2控制产生的速度,防止气流过快,冲走葡萄糖和氧化铜,堵塞导气管或控制反应物的量,防止反应过快热量来不及散发而引起试管炸裂或氧气足量防止燃烧不充分或反应结束,待冷却后再称量D、E的质量等);
(2)将F换成装有NaOH的干燥管,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减少实验误差.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3分)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现有以下6个变化: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给水通直流电;
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③和⑥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
(4)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在受热条件下也会分解。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⑴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            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⑵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实验现象是          ,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装段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装置中红棕色固体粉末是         (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⑶讨论交流: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处理的方法是                               
(4)根据上述探究结果,请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0分)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配制几次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I、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II、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1)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I,他的实验是                          
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
(2)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
            的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
(3)小明和小红对所得的沉淀物中含有的碳酸钙进行实验:

(4)该山泉水经过               (填操作名称),就可用于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每组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实验一
实验二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少量MnO2和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将铁丝放入2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
将银丝放入2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
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
将5g氯化钠加入20mL20℃的水中
将5g硝酸钾加入20mL10℃的水中
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D
将植物嫩叶浸泡在10mL蒸馏水中
取10mL蒸馏水,通入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再将植物嫩叶浸泡其中
模拟酸雨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蜡烛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生成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下图所示。

(1)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SO离子,加入下列沉淀剂的顺序是(填序号)      
a.Na2CO3   b.NaOH           c.BaCl2  
(2)将滤液的pH调至酸性除去的离子是           
(3)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           
(4)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① 纯碱可用于除灶台油污。其原因是                            
②工业上,可以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制取有效成分为NaClO(次氯酸钠)的消毒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3分)实验中学的小春和小玲同学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气体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春:在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用玻璃导管向其中吹气,未发现明显现象。
小玲:在试管中加入2 mL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其中吹气,溶液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小玲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气体,其方案中的实验
原理可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小春的实验若继续进行,也能得到与小玲相同的结论。请你帮助设计后续方案: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0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