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仪器完成 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 CaCl2

猜想Ⅱ:有 CaCl2 HCl

猜想Ⅲ:有 CaCl2 Ca(OH)2

猜想Ⅳ:有 CaCl2HCl 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变蓝

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 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 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Ca(OH)2 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盐酸与氢氧化钙不共存 溶液变浑浊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Ⅳ同时存在有盐酸和氢氧化钙,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所以猜想Ⅳ不合理。

[实验探究]

本题可以根据实验结论来分析实验现象,结论给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方案二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现象是溶液出现浑浊。

[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 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Ca(OH)2,因为溶液中的氯化钙也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2)通过前面实验分析,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不变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D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设计方案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方案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方案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探究空气中 氧气含量

C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 氧化钠反应

D

探究铁锈蚀 条件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_____

_____

有二氧化碳。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_____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_____,原因是_____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酸、碱、盐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重要物质。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四类物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在一定质量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溶液。

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保持不变,为什么_________

2)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______(填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如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供的信息,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阴离子/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挥

Na+

Ba2+

不溶

不溶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溶液中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a ______ 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生成白色沉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 ______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______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3)将527g稀盐酸加入盛有50g碳酸钙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C.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D.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B. 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D. 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小烧杯B中盛放的是滴有石蕊溶液的蒸馏水。若小烧杯A中盛放的是________(写名称),则一段时间后小烧杯B中液体的颜色会逐渐变成蓝色;若小烧杯A中盛放的是_________(写名称),则一段时间后小烧杯B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