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根据如图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能得到不饱和溶液

B. t1℃时,甲溶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 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

D. 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解析】A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或者是改变温度。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不能得到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1℃时,甲溶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溶质质量是否相等无法判断,说法错误;Ct2185g甲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故将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说法错误;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6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26.5%,所以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物质种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___

②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______

A. 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③图中“”表示的物质属于_______(选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mol氮气分子约含有_____个氮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示操作中错误的是

A. 气密性检查 B. pH测定

C. 浓硫酸稀释 D. 滴加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请从AB 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 计分。

A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B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中发现滤液浑浊,其原因是_____

a.滤纸未贴紧漏斗内壁

b.滤纸破损

(1)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后测得溶质质量分数<10%,其原因是_____

a.装瓶时溶液洒出

b.烧杯中有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一定质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

B. 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 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D. d点存在的金属有AgCu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图。

(1)实验室中,操作1、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等。

(2)滤液1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______________。(2)

(3)滤液1中加氨水要适量,若氨水不足,则硫酸不能完全反应;若氨水过量,则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2中可回收的产品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实验探究能力。

Ⅰ.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再经过加热处理。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G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

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_________

A.收集到更多的氧气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

Ⅱ.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固体,保存不当会变质而发白色。化学兴趣小组查得以下资料,对于过氧化钠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原因:

甲: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乙:2Na2O2 + 2H2O ═ 4NaOH + O2

为探究过氧化钠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保存不当而变质发白色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化学兴趣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过氧化钠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____

[实验2]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3)C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D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2] 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水和过氧化钠反应。

(5)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检验有_____________生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后红色褪去。(老师提示: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H202使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

[实验3]水和过氧化钠反应产物的再探究

(7)另取水与过氧化钠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于烧杯中,加入二氧化锰,目的是___________,充分搅拌后,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且放置一段时间都不褪色。由此得出反应乙也是过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反思提高】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都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最终都生成碳酸钠,因此过氧化钠必须______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⑵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还应对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要得到一瓶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

⑶张老师要制取一瓶氯气(Cl2),反应原理是: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已知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张老师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的字母代号),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⑷兴趣小组在做完盐的性质实验后,发现一瓶碳酸钠固体可能混入了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此,他们对这瓶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Ⅰ.实验验证:

①取少量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得到溶液A。

②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先滴入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先产生_______,后产生________,说明该固体中混有硫酸钠。

③取步骤②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固体中还混有_____。该步实验结束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

Ⅱ.实验拓展:兴趣小组还想测定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为达到实验目的,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填序号,可重复)。

a.称量装置丙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镉大米是指大米中镉元素超出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有研究表明,人体摄入镉过量会引发肾功能障碍并导致痛痛病、软骨病等。由于水稻生长对土壤中的镉有富集作用,进而导致大米中的镉被人体吸收的概率增加,所以治理土壤中的镉污染刻不容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4-16题。

1摄入的镉元素主要危害人体中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淀粉 C. 维生素 D. 油脂

2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磷肥将增加土壤中的镉含量,以下属于磷肥的是

A. 氯化钾KCl B. 碳酸氢铵NH4HCO3

C. 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3同时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因此以下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用于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的有

A. 烧碱 B. 熟石灰 C. 汽水 D. 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