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课上,在学完碳酸钠的性质后,老师告诉同学们碳酸钾的性质与碳酸钠类似,同学们为了解碳酸钾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钾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钾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硫酸钾;
猜想二:硫酸钾、碳酸钾;
猜想三:硫酸钾、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将下表中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 方案 | A | B | C | D |
实验 操作 | ||||
实验 现象 | ______ | 产生白 色沉淀 | pH<7 | _____ |
实验 结论 | 猜想二不正确 | 猜想三正确 | 猜想三正确 | 猜想三正确 |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
(拓展应用)通过上述实验分析可初步推知,在某些盐中,阴离子相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B为黑色粉末,C是单质,H是蓝色沉淀,E、F的溶液均成碱性且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和H的化学式:E_________、H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及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也都看作是复分解反应,则图示6个转化关系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用于洗涤剂的生产,E是单质,A、D常温下为气体,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一个E转化为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转化为A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物质D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承德围场教研室三模)对于化学知识要学以致用。小刚同学学习完化肥的知识后,联想到化学课上老师讲过的“谁偷了我的化肥”的故事:“经过一个夏天,仓库中的碳酸氢铵化肥减少了许多,袋子却没有破损的迹象,地面上也没有化肥的洒落,只是仓库中刺激性的气味更浓了”。他马上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相关资料)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氨气与水的体积比为1∶700)的物质。
(实验设计)小刚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水和氨气。
(2)小刚同学认为,试管B中的试剂无法确定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小刚的根据是____________。为了能证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刚同学取烧杯A中的上层清液,注入收集到气体的试管中,通过观察_________,可以判断有无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氨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小刚同学最欣赏“碳酸氢铵受热方式”,这种受热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在存放碳酸氢铵化肥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阜新)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色。
②写出“甲——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小组为了验证甲、乙、丙物质之间关系,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此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
该小组同学对意外观察到气泡现象产生兴趣,对该变质的NaOH溶液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NaOH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NaOH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下面是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通过明显现象验证了一种猜想。请帮助甲同学完成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及相关问题。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 ________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
②_______ | _______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评价)①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在上述(实验探究)中,乙同学认为用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也能探究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程度。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说法不合理,这样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甲同学的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的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有_____(写一种);该装置与不插注射器的装置比较,其优点是______。
(2)乙为过滤操作,图中操作错误之处是___;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3)丙为蒸发操作,实验中当_______时,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及下列仪器:
(1)仪器⑥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药品,从①一⑦中选择仪器,可以制取一瓶较干燥氧气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写一个)。
(3)小明用A、B两种仪器组装了一套发生装置,这套装置与你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任写一条)。
(4)小明利用混有CO2的CO气体还原Fe2O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可重复选用),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是:乙______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观察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部分)。
(1)图甲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填元素符号)。
(2)图甲中,属于金属阳离子的是_____(填离子符号)。
(3)图乙中,X的值为__________。
(4)C和D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