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可以鉴别酒精和蒸馏水的化学方法是(  )
A.闻气味B.测密度
C.尝味道D.加入硫酸铜白色粉末

分析 A、根据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酒精和蒸馏水,但是该方法是物理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的密度和蒸馏水的密度不同,可以区分,但是密度也是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进行分析;
D、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进行分析.

解答 解:A、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酒精和蒸馏水,但是该方法是物理方法,故A错误;
B、酒精的密度和蒸馏水的密度不同,可以区分,但是密度也是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C错误;
D、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该反应属于化学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             乙 CO  H2O;
丙 NH3CO2 H2O;         丁 CO2 CO  H2O.
你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氨气.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2)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氧气足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有下列物质:①铁、; ②氢气、;③氯化钠;④二氧化硫、; ⑤空气;⑥氧化镁、; ⑦冰水混合物.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每空均只有一个答案):
(1)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的是②;
(2)属于金属单质的是①;
(3)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⑥;
(4)属于混合物的是⑤;
(5)由一种金属元素和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但不属于氧化物的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符号,既有微观意义,又有宏观意义的是(  )
A.2H2B.3N2C.4Fe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集气瓶.
(2)如果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可选用B(填序号),该反应的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表达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请写出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不是氧气的方法(写出步骤,现象以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
A.氧气B.氩气C.氮气D.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D.若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6:1,则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乙炔(C2H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2C2H2+5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2H2O.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
(4)电解水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二百多年前,哪位法国科学家利用天平进行定量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
A.拉瓦锡B.居里夫人C.门捷列夫D.张青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