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一、磷燃烧的反应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就有多处应用

根据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或对比法.
(2)用实验B中装置达不到实验目的,其原因装置B为密闭装置,无法形成压强差,所以水不能倒流.
二、水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3)图2是水的组成测定的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5或10mL.

(4)水是很好的溶剂.下表是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10203040506070
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
KCl27.631.034.037.040.042.645.548.3
①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g KNO3和KCl固体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3所示,则乙烧杯中的溶质是KNO3或硝酸钾.
②采用任意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并将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填字母).
A.溶剂质量可能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溶液质量一定增大        D.可采用升温或加水的方法.

分析 (1)根据实验A中红磷、白磷所处的环境不同,形成了对照实验考虑;(2)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注意事项考虑;(3)根据方程式的写法和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考虑;(4)①根据在40℃时,KNO3和KCl溶解度的大小分析;②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

解答 解:(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属于控制变量法或对照法;
(2)装置B中右侧应该是与空气连接,不能是密封的,否则不能形成压强差,水不会进入集气瓶中;
(3)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通电,所以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因为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如果电极产生5mL气体是氧气,则氢气是10mL,如果电极产生5mL气体是氢气,则氧气是2.5mL;
(4)①由溶解度可知,在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KCl的溶解度是40.0g,由乙烧杯的溶质全部溶解了,说明了乙烧杯中的溶质是KNO3
②A、当升高温度时,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不变.故A说法正确;如果通过加水使其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错;C、又溶解了一部分溶质,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C正确;D、使其全部溶解可以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或对比法
(2)装置B为密闭装置,无法形成压强差,所以水不能倒流
(3)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5或10
(4)①KNO3或硝酸钾    ②A C D (缺一不得分)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思想,知道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明同学出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要测定该水样的酸碱度,最适宜的是B(填序号).
A.无色酚酞试液        B.pH试纸       C.紫色石蕊试液
②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
③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D(填序号).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④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2)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Cl2═HCl+HClO.
(3)①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C(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硝酸钾       C.硝酸铵       D.浓硫酸
②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200g.
(4)写出下列有水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电解水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6CO2+6H2O$\frac{\underline{\;\;\;光照\;\;\;}}{叶绿体}$C6H12O6+6O2
③“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常用的方法.宝剑淬火过程中,铁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另一种气体单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家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晴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B.H2O2$\frac{\underline{\;MnO_2\;}}{\;}$H2O+O2
C.6HCl+2Fe═2FeCl3+3H2D.Fe2O3+3CO═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方法的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因为CO2能溶于水,所以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O2
B.因为CO2溶解性并不强,大量CO2随气泡逸出,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CO2
C.排水法收集CO2时,验满只需观察倒置的集气瓶内液面下降和有气泡从瓶口逸出
D.因为CO2是无色气体,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需用燃着的木条“验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实验室里,用如图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应该先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过程中,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结束后,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镁带的性质和变化这一探究活动中,能证明镁带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  )
A.镁带呈银白色B.点燃镁带后发出耀眼强光
C.折断镁带D.点燃镁带后产生大量白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1)Na2CO3的摩尔质量是106g/mol,5.3g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将其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取出该溶液10mL,在取出的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44.8mL HCl气体(标准状况).
(2)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g,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500m}{9V}$mol/L.(用含有m、V的式子表示)
(3)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ag,总体积为bL,则该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frac{5.6a-7b}{11b-5.6a}$.(用含有a、b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1的这个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铜丝的颜色由红色变成黑色;
(2)铜丝在氧气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铜+氧气$\stackrel{加热}{→}$氧化铜;
(3)如表是三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
组别
实验前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30毫升30毫升30毫升
实验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29毫升27毫升28毫升
前后气体的体积差1毫升3毫升2毫升
①如果实验准确无误,理论上计算出的实验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应为24mL.
②从上述实验结果分析,误差都较大,试分析可能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写出两条)铜丝的量不足;装置的漏气.
(4)丙组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认为加热铜丝反应较慢,想把铜丝改为木炭,你不为是否可以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为什么?木炭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5)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如图2中)B(填序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氧气+水;
(6)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应将该装置的a端与发生装置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