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测定氢氧化钠溶液酸碱性B.测定溶液pH
C.稀释浓硫酸D.配制氯化钠溶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 由图可知,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 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_____________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说明乙同学所得溶液呈________性。对此现象,乙同学重复如上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___________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乙同学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哈尔滨大剧院是哈尔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它的建成将进一步彰显“音乐之都”的风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已使其成为冰城的又一座文化新地标
B.建设时使用了大量的节能灯具,体现了低碳理念
C.其外部围护结构为不锈钢壳体而不是普通生铁,主要是利用了不锈钢的抗锈蚀性能比生铁好
D.用铁矿石炼铁是化学变化,进一步冶炼出的钢不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和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下列实验都能探究酸与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从“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的角度,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_____________ (填字母) 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A | B在少量的氢氧化铜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加稀硫酸,边加边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 |
(2)我们学习过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高中以后还将学习铁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由此可知,反应物相同时,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生成物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和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方法。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我们在初中化学课本经历的实验:
A | B | C | D |
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将上述实验平均分两类,选出的一组实验是_____。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
(2)已知H2、CO、C是初中常见的还原剂,请根据它们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在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是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中发生改变的元素,其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乙、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甲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乙、丙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乙、丙均产生气泡,但丙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丙乙甲B. 甲丙乙C. 丙甲乙D. 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鸡奖是中国大陆最权威、最专业的电影奖。其奖杯铸型为铜质镀金金鸡,寓意金鸡啼晓,以鼓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
(1)制作奖杯的材料属于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露置在空气中若干年后,奖杯表面依然金光熠熠。请从物质化学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