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H溶液可能是 溶液(填化学式).
【答案】(1)C+2CuO2Cu+CO2↑;
(2)Fe2O3+3CO2Fe+3CO2;(3)CuSO4.
【解析】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结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A、B为碳和氧化铜中的一种,D为铜,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A为碳,B为氧化铜;E为剧毒气体,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则E为一氧化碳;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炼铁,结合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炼铁,则F为氧化铁,G为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则H可能为硫酸铜溶液.
(1)反应①,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2)反应③,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3)H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其化学式为:CuSO4.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在括号中说明类型: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用石灰水鉴定CO2气体
(3)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4)乙醇燃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O2(CO) | O2 | 点燃 |
B | NaCl溶液(Na2SO4) | Ba(NO2)2溶液 | 先加入适量Ba(NO2)2溶液后过滤 |
C | CaO(CaCO3) | 稀盐酸 | 滴加适量稀盐酸 |
D | Cu(Fe) | 稀硫酸 | 先加入适量稀硫酸,再过滤、洗涤、干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分解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是化合反应的逆过程
B.反应过程中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C.工业上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大量的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D.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 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4 C.+6 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压缩饼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 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 而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黑色固体B在A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常坐灯泡的填充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将燃着的B放入D中很快熄灭.则:
(1)四种物质的名称:A ;B ;C ;D .
(2)写出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 B | C | D | |
实 验 装 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 片;隔绝空气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 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的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
(3)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