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b 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物质。
(3)把t2℃的a、b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答案】 ﹤ a b﹥a
【解析】(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 物质的溶解度(2)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溶剂质量相等,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所以分别冷却到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物质。(3)由图可知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把t2℃的a、b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两种物质都会析出晶体,得t1℃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做法正确的是
A.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会得侏儒症
D.实施“酱油加铁”,可减少厨房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安徽滁洲正在以石英资源为基础,打造培育千亿元硅产业。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
(1)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硅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 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 + 2C Si + 2CO↑,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
② 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物质A需要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双氧水分解
B.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
C. 在一定温度下,向底部有氯化钠固体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冬季雾霾连续多日笼罩我国很多地方,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下列措施不 利于防治雾霾的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 B. 使用清洁能源
C. 提高燃油品质 D. 将垃圾集中焚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构建知识网络,回答有关问题。
(1)则①中填写____________,②中填写____________。
(2)上图中“盐”若为碳酸钙,请你写出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1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且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这说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 (选填“强”或“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A和C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3)乙、丙两位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两人分别选用不同的金属与不同类的化合物溶液,各自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均如图2示,且都实现了探究目的.
乙同学的实验:X是 金属,Y是 溶液;
丙同学的实验:X是 金属,Y是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氮气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铜发生反应,也不跟石灰水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铜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进行判断。
【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及分析 |
取1.6 g氧化铜与1 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2 g的B装置的玻璃管中。 | |
打开弹簧夹,往贮气瓶A中注入水,将氮气通入B装置中。 | ①水应从_______端注入(填“a”或“b”)。 |
先通一段时间氮气。 | ②目的是_____________。 |
夹紧弹簧夹,用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内的混合物。 | ③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
停止加热,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 ④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完毕后,冷却装置至室温,称得B玻璃管及固体总质量为50.2 g,称得C瓶中液体增重0.4 g。 | ⑤结论:原假设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用计算式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点燃,可观察到灯芯周围石蜡融化,灯芯上的蜡烛燃烧,其火焰分为三层,其中B层为_____。C层为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与火焰接触的______层最先碳化变黑,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因此加热时不能用酒精灯的____加热。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写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从而判断B不成立。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