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所示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D中的x=____________.C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
②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①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根据图示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A 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15 D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1∶1
【答案】8 Cl- 最外层电子数 N2 A C
【解析】
(1)①D是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故x的值为8;C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可知C为带有1个负电荷的氯原子,即为氯离子,用Cl-表示。②由图可见,A和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因此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①根据图示,反应物为CO和NO,产物为CO2和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丁中应有氮元素,又因为丁为单质,故丁为N2。②A、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会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因此可看作是原子的重组过程,符合题意;B、置换反应指的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根据上述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的质量比为():(),化简即为14:15,符合题意;D、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2:1,不符合题意。故选AC。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 g石灰石样品,把25.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 | 5.0g | 10.0g | 15.0g | 20.0g | 25.0 g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1.5g | 1.0g | 0.5g | 0.3g | 0.3g |
请计算:
(1)2.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请你继续计算反应生成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由于地震和海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主要成分是碘化钾KI),以降低放射性碘-131对人体的伤害.
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未知碘片中碘化钾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图实验:
(查阅资料知:碘化钾易溶于水,而碘化银是不溶于水的黄色沉淀)
(1)上述步骤③中“物质M”的化学式为 ,其与碘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步骤③中“X操作”是 ;该操作与步骤①中的操作都要用到除烧杯外的另一种玻璃仪器,它是 ,它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自然界中吸收大气中CO2的最重要环节是_____.
(2)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CO2排放量继续增加,海洋将被“酸化”.请写出海洋酸化原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量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适量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甲醇+H2O.则甲醇的化学式是______.
(4)已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克,50℃时的溶解度为42.6克.通过以下实验操作得到溶液①至⑤:
Ⅰ、上述实验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
Ⅱ、溶液④的质量为____克;
Ⅲ、溶液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瓶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_溶液,理由是__;
(2)小刚另取样品滴加稀盐酸有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C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E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溶液为蓝色,F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物质C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_,选择C作为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有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3)写出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在生产上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没有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参加反应的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后均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
C.该反应中生成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经查阅资料得知:淡黄色固体是由镁条和空气中的氮气化合产生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产生的白色固体比淡黄色固体多的原因是__。他还发现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猜想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设计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 ,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人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加人NaOH浓溶液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3.先加人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 CO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①实验1的目的是_;②实验3中,试管内气体主要含CO2和__;③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填序号);④由上述实验可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
[反思与评价]①在猜想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理由是_____;
②实验1和实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③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你的实验方案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