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年江苏南京,26题)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⑴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          ,如碳素钢(主要成分为铁和碳)等。
⑵【查阅资料】一般情况下,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接触时,活动性强的金属最先被腐蚀。
造般工业为了避免轮船的钢铁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的外壳上镶嵌的金属是,(填编号)    
A银块B铜块C锡块D锌块
⑴   合金   ⑵ D
分析:(1)根据合金的概念,利用钢的组成及性能,可判断钢为合金;
(2)为了避免轮船的钢铁外壳被腐蚀,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的规律,判断在轮船外壳镶嵌的金属的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
解答:解:(1)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一起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钢是铁与碳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物质的铁的合金;
(2)根据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动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而在银、铜、锡、锌四种金属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可得知,为了避免轮船的钢铁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镶嵌的金属的活动性比铁强的锌;故选D;
故答案为:(1)合金;(2)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暖足贴”利用铁氧化生锈时会放热的原理从而达到给人局部热敷的作用,具有一贴即热,快速热敷的作用,深受大众的喜爱。下图甲是某品牌“暖足贴”的图片。A、B两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其主要成份为:铁粉、活性炭、水、食盐等物质。



(1)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      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铁生锈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2)试推测发热剂成分氯化钠的作用是           ,从而更快的放出热量;“暖足贴”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       性。
(3)打开用过的“暖足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原先黑色的铁粉颜色变成了红棕色。他们想到了金属的回收及利用的重要性,考虑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将之还原成铁粉。于是,他们在实验室找来炭粉及Fe2O3粉末,在做完图乙所示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
A组一同学将黑色粉末倒在纸上,发现纸竟然烧起来了,原因是                  ;另一同学立即用一块湿抹布进行扑盖,火马上熄灭,试说明灭火原理                 。
(4)B组同学在正确操作之后,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5)A、B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相关信息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图乙实验中炭粉与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分析后,A、B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6)两组同学联想到还原性气体H2,通过继续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600℃左右,而H2还原氧化铜所需温度大约在250℃,他们按图丙所示进行实验,看到了预期现象,写出试管中反应的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2011年福建福州,17题)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12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按图12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检查图1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4)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0g。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是           
(5)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填“是”或“否”)。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2011年湖南邵阳,30题)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据此现象,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
(1)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小明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请你替他补充完整:
情况①:                    
情况②:NaOH和Na2CO3
情况③:NaOH和Ca(OH)2
情况④:NaOH、Na2CO3和Ca(OH)2
小红认为只有三种情况,其中情况   (填序号)不可能,理由是                  
(2)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情况        (填序号)不可能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情况③正确
 
同学们的回答,得到了老师满意的赞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2011年四川内江,12题,12分)碳及许多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都要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它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通常采用燃烧法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某同学对一氧化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反应后气体的组成可能是:①CO和CO2;②只有CO2
                       
【实验探究】该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②装置A中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D中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③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09苏州)(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如下图所示,王琳同学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请你帮她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烧杯A
烧杯B
实验现象
28
29
解  释
30
(此处不必填写)
 
②王琳同学认为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小林、小军和小明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做CaCO3受热分解的实验,加热一段时问后,他们对试管内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加热CaCO3后试管内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小林的假设:CaCO3未分解,固体成分为CaCO3
小军的假设:CaCO3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          
小明的假设:CaCO3部分分解,固体成分为          
【收集证据】(1)小军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
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知小军加水时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 式为————————。
(2)小明向小军实验后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生成。
【获得结论】通过实验可知        的假设是成立的。
【交流与评价】实验结束后,在组内交流讨论过程中部分同学提出:在实验中若增加下列仪器中的         (填编号)就可以直接根据实验现象判断CaCO3是否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方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已收集满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获得证据:……
得出照论:……
(1)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该气体 ______                       _,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