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小苏打(主要成分为NaH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消耗稀盐酸质量

反应后溶液质量

质量(g

9

75.4

80

计算:

1)样品中的NaHCO3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93.3%

28.1%

【解析】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CO2的质量=9g+75.4g80g4.4g

设样品中NaHCO3质量为x,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8.4 g y5.85g

1)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100%93.3%

2)样品中NaCl的质量=9g8.4 g0.6 g

NaCl的总质量=0.6g+5.85g6.45g

NaCl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100%8.1%

答:(1)样品中的NaHCO3质量分数为93.3%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40℃时,将50g KCl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B. 溶液的质量是150g

C.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D. 若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影响某些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B. 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1℃时,用等质量水配制的AB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AB

D. 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是: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三个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方法进行的有关探究.

1)用实验一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性质的探究.

当长颈漏斗中的稀盐酸与锥形瓶中的大理石接触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用实验二进行石灰石性质的探究.

用两支坩埚钳分别夹持大小相同的石灰石固体de,向 E中酒精灯的火焰通氧气,受热相同时间后冷却,将固体de固体分别放入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前者溶液不变色,后者溶液变为红色.则向酒精灯火焰通氧气的目的是_____.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用实验三所示装置进行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实验探究.

实验开始时,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烧瓶1内为氮气,烧瓶2内为相同体积的氯气,将相同质量的活性炭装入两支烧瓶后,F侧导管中的液面与烧杯内水的液面基本一致,G侧导管中的液面高于烧杯内水的液面.当将两只烧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到两侧导管中液面都有所上升,且G侧上升的高度比F侧明显.通过该对比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100MgSO4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已知BaCl2+MgSO4=BaSO4↓+MgCl2请回答:

(1)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填名称);

(2)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据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方程式______

2)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______。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______(填字母)。

A bc B cd C de D ef

3)图2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填温度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4)实验结束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后改用足量的白磷实验测得氧气浓度为3.21%

①白磷燃烧和红磷燃烧有类似的现象,写出白磷燃烧的现象______

②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经“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填一种)。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方能走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发现铜片与20%的硫酸溶液不反应。有同学提出疑问“在一定条件下铜与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并进行了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SO2能让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能被NaOH溶液吸收。

(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实验1:初步实验(所用溶液均为硫酸溶液)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15

装置

主要现象

铜片a附近溶液逐渐变蓝,铜片b附近产生无色气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片溶解,溶液变蓝,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经检验实验11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2:在实验15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装置如图。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中,能证明铜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1中,欲得出“升高温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需对比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序号)。

3)补全实验15和实验2中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与实验15相比,实验2的优点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对比实验1215,可得出“增大浓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

B 通电可促进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

C 铜与硫酸只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