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2?江西)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氧化钙中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紫色石蕊试液
C
软化硬水
煮沸
D
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C;镁、银和硫酸铜的溶液(合理即可)
A、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采用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会得不到氧化钙,正确的方法是高温加热使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 B、使用酸碱指示剂能对溶液酸碱性进行确定,但不能反映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一般是采用pH试纸完成; C、煮沸硬水可以使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成沉淀,从而使硬水达到软化的目的; D、三种金属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两头金属中间盐,中间金属两头盐;这三种金属中有两种氢前一种氢后,也可用金属与酸反应的方法,因此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时可采用镁、银和硫酸铜的溶液(合理即可),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从而可知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是:镁>铜>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2012?湖州)如图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等量二氧化碳气体中,用U型管连接.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
(1)室温下利用此装置,你还可以研究        
A.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B.比较氯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
(2)进一步思考、迁移:有         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学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的实录: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      探究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2)      探究反应终点问题:
用什么方法证明此反应已恰好完全进行?
小红说: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小文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盐酸,若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理由是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小凤在她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_____ 。写出产生气泡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9分)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I、实验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测得的pH逐渐变小直到pH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⑴反应后,所得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
⑵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pH时,正确的操作是:                                  
                                                                             
⑶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克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⑷表中x =                 
⑸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实验现象: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II、实验中的意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⑹小明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溶于水后,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③是正确的。
⑺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位同学取了10.0g上述样品,利用电子天平共同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  量  项  目
称  量 时间
质量(g)
试样
 
1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
 
241.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秒
24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秒
247.0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秒
247.00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上述样品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8)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学校“我与化学”学习小组发现,铜绿 [Cu2 (OH)2CO3] 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于是他们就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请你参与一起分析探讨:
(1) 试管中的黑色团体可能是炭粉, 也可能是氧化铜, 还可能是           
(2) 经查阅资料可知炭粉不能与酸反应,也不溶于酸,而氧化铜则可与酸反应而溶解。于是他们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里加入一种溶液来检验黑色固体究竟是什么?你认为他们可加的溶液是                (填化学式)
(3) 具体分析如下:假如黑色固体是炭粉,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如果发现                                       ,该黑色固体则是氧化铜;假如现象为                                         ,才证明第三种可能成立。
(4) 若用右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

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            (填“A”或“B’’”)装置,不然就会有影响,原因是                               。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时,气流应从         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                                   
(2)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补充D装置                 (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数据处理】
(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反思与评价】
(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2012年山东烟台,29题,9分)(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提出新问题: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为这三种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几位同学理化生实验考试中做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实验,考完后对两者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组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甲同学猜想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①两位同学中有位同学的猜想是不正确的,请你帮他分析原因。②你再提出一个正确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B.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蒸发结晶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该液体为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石灰水中有白色浑浊形成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