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同学们发现两支蜡烛都熄灭了。

(提出问题)实验A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所以蜡烛熄灭。

猜想2:烧杯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

实验I:点燃蜡烛,塞紧胶塞。待蜡烛熄灭后,用放大镜照射白磷。观察到白磷燃烧。

实验II:经检测,实验A中,蜡烛熄灭时,烧杯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3%。在集气瓶中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收集气体,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和燃烧的红磷,实验记录如下:

V(O2):V(CO2

蜡烛

红磷

1:4

燃烧

燃烧

1:5

燃烧

燃烧

1:6

熄灭

燃烧

1:9

熄灭

燃烧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

(3)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II证明猜想2错误,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5)结合实验I与实验II,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实验反思)

(6)通过此实验,同学们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如_______

【答案】不可燃,不助燃 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P+5O2 2P2O5 V(O2):V(CO2)=1:4或1:5时,蜡烛仍能燃烧 实验A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不足以支持蜡烛燃烧 不同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可能不同(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当温度高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会减小,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实验B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可燃,不助燃;

2)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4)实验II证明猜想2错误,依据的实验现象是VO2):VCO2=1415时,蜡烛仍能燃烧;

5)结合实验I与实验II,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实验A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不足以支持蜡烛燃烧;

6)通过此实验,同学们对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如不同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可能不同(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NO2)3是科学家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

(1) N(NO2)3_____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2)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4) N(NO2)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的变化关系是

A.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变化

B. 往铁粉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混合物中固体总质量变化

C. 往一定量的石灰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阻止铁锅锈蚀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用磁铁矿(主要成分是)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生铁和钢是两种铁合金,从组成上看,二者的________不同,生铁比纯铁_________(填“硬”或“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 溶液③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 将溶液②升温至40℃,溶液质量增大

D. 将溶液③升温至40℃,溶液浓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发现酸奶纸质包装盒是由纸、铝、塑组成的6层复合纸包装(见下图),拆解包装盒,并根据铝的应用分析铝的有关性质。

探究一:

(1)包装盒中第④层是铝箔,厚度约为6.5微米(1微米=10-6米),说明金属铝具有较好的____性。利用此性质,生活中铝还能被用来制作____(填写一种物品)。

(2)铝元素进入人体后会直接损害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骨的基质合成。酸奶纸质包装盒中的⑤、⑥两层采用塑料薄膜的作用是____

(3)日常生活中铝用作导线,主要是利用铝的____性。

探究二:

金属铝比铁活泼,但在做“金属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发现铝燃烧实验的成功率比铁的低。为了提高铝燃烧实验的成功率,实验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Al的熔点为660℃,Al2O3的熔点为2054℃

原因影响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因素有:

A.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氧气的量 C.____ D.设法产生足够的热量熔化Al2O3

(1)如要想消除影响因素C,实验前需对铝条进行的物理处理方法是____

(2)实验小组对“金属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进行改进,设法排除干扰因素,创造金属铝充分燃烧的有利条件。如图实验装置所示,用火柴点燃附有铝粉的棉花,然后迅速伸入氧气瓶中,立刻观察到铝粉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本实验中用“铝粉”替代“铝条”的优点是____,瓶底预留少许水的作用是____

(3)为了保证产品的保质期,包装材料中的铝箔能够有效阻挡空气中的____(填化学式)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上述实验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填实验序号),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碘化钾(KI)保存不当会变质。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KI变质的因素。

(提出问题1 KI变质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

KI为白色粉末,暴露在空气中或久置会被氧化为碘(I2)而泛黄变质。

碘水中含较多KI时,滴加淀粉溶液显紫色或蓝紫色

(进行实验)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

固体无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表面变黄

继续实验:取实验1中少量微黄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取实验4中少量黄色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

(2)对比实验_______,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

(3)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_______

(4)CO2的作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