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2:3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不是“g”,故A错误;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每4个反应物的分子生成了2个生成物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3×1×2=223,故C正确;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_____成立。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_____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石灰石煅烧实验。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欲证明石灰石煅烧生成二氧化碳,下列实验中可行的是_____(填编号)。

3)为探究石灰石煅烧后的分解情况,去煅烧后的固体分别做了四个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现象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

白色不溶物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滴加酚酞

白色不溶物,红色溶液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_____

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

I、能证明石灰石部分分解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编号)。

II、乙实验中白色不溶物中所含的钙元素质量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煅烧前石灰石中 钙元素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节内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并与空气的成分作比较。

1)检验竹节内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______________

_____

有二氧化碳

2)测定竹节内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竹节内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下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①方案一:反应前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300mL,反应后等装置冷却并打开止水夹,量筒内减少了54mL的水,通过计算竹节内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②方案中二:整个实验前后,注射器活塞会_____移动。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中红磷的量应为足量,目的是_____

②对比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方案_____(选填)更精确。

③通过与空气对比发现:竹节内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大,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1)实验中,利用了铜片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该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3)用该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应补充的操作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a.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人会感到不适。

b.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火灾中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c.高温是火灾中使人伤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温度大于50 ℃时就会烫伤形成水疱。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圆筒形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的蜡烛,传感器及蜡烛摆放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均放置氧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三种传感器。

①设置好传感器。

②点燃蜡烛,迅速封盖并开始采集数据。

③观察蜡烛熄灭顺序并记录熄灭时间。

④待3支蜡烛完全熄灭、曲线趋于稳定时,停止数据采集。

(实验数据)

①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

蜡烛高度

(30cm)

(20cm)

(10cm)

熄灭时间

106s

164s

199s

②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下图:

(解释与结论)

(1)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有蜡油出现。蜡熔化为蜡油属于____(物理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3)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4)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______

(反思与评价)

(5)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100 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6)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其依据是______

(7)下列火灾逃生的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

B 坐电梯往楼下撤离

C 若向下的楼梯已被火焰封锁,可从水平方向选择阳台等其他通道暂避

D 前进时应尽量保持弯腰低姿势或贴近地面匍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氯酸钾 空气B. 氧气 食盐水

C. 冰水混合物 5%溶液D.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9.0g于烧杯中,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7.0

5.0

3.0

1.5

X

请计算:

(1)X的值为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