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单质,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物质是 。
(2)若B与X发生置换反应,则X是 。
(3)写出C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
C. t2℃时,60g物质a与10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60g
D. 将t1℃时,b、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 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
①3Hg ②Fe3+③S03④NaO2⑤3O2﹣⑥3P2O5.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的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他们把焦炭和氧化铁粉末混合加强热,得到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如图所示)。
(1)他们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经分析得知,无色气体A不含有单质,黑色粉末B的成分是一种或两种单质。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对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组认为无色气体A中可能有CO2,也可能有CO。
乙组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①只含有______。②含有铁和碳。
(实验探究)(1)为验证甲组的猜想,同学们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当看到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____后,可以确定无色气体A是CO2、CO的混合气体。
有同学提出把甲、乙交换位置,让气体A先通过热的氧化铜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你的判断是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2)为验证乙组中假设②是否成立,设计实验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完成以下探究。
实验方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物理方法 | _______ | _______ | 假设二成立 |
化学方法 | ______ | 部分黑色粉末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 假设二成立 |
(交流反思)针对甲组实验存在的缺陷,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污染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外小组同学研究的实验。
(1)一组利用甲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其中A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稀盐酸,C中①、④为润湿的石蕊棉球,②、③为干燥的石蕊棉球。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的作用是___,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___,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
(2)二组利用乙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对比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填序号)。
Ⅰ.停止通入氧气,改通氮气 Ⅱ.只对着b处加热 Ⅲ.把b处换成白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些初中化学常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红棕色固体,B、C、E、F均为无色气体,G的溶液为浅绿色,H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
(1)A所属物质的类别__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反应③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若甲溶液的溶质由三种元素组成,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的是教材上的三个实验,请回答:
(1)甲实验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出现划痕的是_________(填“黄铜片”或“铜片”)。
(2)乙实验中,左边试管内是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右边试管内是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
通过两个实验得到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结论是_________。
(3)丙是用水稀释浓硫酸的实验,盛放水的仪器叫________,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证明硫酸溶于水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
A.放热 B.浓硫酸落于烧杯底部 C.最终得到均一的无色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
(2)在t1℃时,将足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恒温蒸发10g水后,它们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关系为______。
(3)在t2℃时,将质量均为25g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
(4)写出符合C曲线特点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5)将t2℃的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