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一定条件下,密闭体系中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物质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以上四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代号),写出生活中丙物质常见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a: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图b:向pH=11的碱溶液中不断加水
C. 图c: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 图d: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质,连云港水资源丰富。
(1)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获得精盐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
①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②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的斜靠在______一边,玻璃棒起的作用是______。
③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④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 b 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 器皿上粘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氯化钠,其次是氯化镁。如图1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镁溶液的流程。
①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上述过程中试剂A与沉淀B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A是(填名称)______。
(3)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4nH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①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若某种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______。
③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向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6g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11.2 g溶液。试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
(2)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Na2CO3+2HCl=NaCl+H2O+CO2↑.相对原子质量Na:23 C:12 O:16 H:1 Cl:3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联欢会上,同学们设计了用于解锁屏幕的“化学键盘”,九个键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如图所示:
(1)已知的七种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
(2)写出Fe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化学键盘”的解锁规则是,若连线两端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则此次滑动成功有效。同学们设计了两种解锁方式:
①从左下角的CaCO3出发,依次经过盐酸、Fe、x,最终到达y,滑动四次,解锁成功。请写出图中x、y的化学式______。
②从左上角的CO2出发,滑动两次,到达右下角的CaO,解锁成功。请在图中将你认为可以解锁的一条通道涂黑,并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环境、能源跟生活密切相关.
(1)日常用品尼龙手套、铝壶、不锈钢刀、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
(2)为了减小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一方面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如_________(写一种);另一方面提倡“低碳生活”.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人走灯灭 ②少用一次性筷子 ③多使用空调调节温度
(3)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在宇宙飞船等航天器上实际使用,它能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___能,氢氧燃料电池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a: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图b:向pH=11的碱溶液中不断加水
C. 图c: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 图d: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对某品牌钙片(主要成分:碳酸钙)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10片钙片,每片1g,碾成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到100克(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变为103.3克。求:(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样品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
(2)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探究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倒入20mL 4%盐酸,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各溶液的温度。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1 | 向20mL 4%盐酸中倒入20mL水,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
实验2 | 向20mL 5%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
实验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探究二)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下图是丁同学在20℃、基本隔热条件下利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向20mL水和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倒入20mL 13.7%盐酸的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
曲线①为水+13.7%盐酸温度变化曲线
曲线②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3.7%盐酸温度变化曲线
实验测得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时温度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18.0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你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借助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铁钉至光亮的目的是_____。
(2)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体积为20mL,导管截面积约为1cm2,充分反应后,形成稳定液柱时,读取读数为4.1cm,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现对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作如下
(提出假设)假设一:溶液的酸碱度;
假设二:NaC1溶液的浓度;
请你再提出一种影响铁生锈快慢的因素。
假设三:_____。
(实验探究)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控制铁钉用量等其他条件均相同时,调节溶液的pH获得了如表实验数据:
pH | 2.0 | 5.5 | 6.0 | 6.5 | 7.0 | 8.0 |
液柱高度(cm) | 0 | 0.6 | 4.1 | 4.1 | 4.1 | 4.1 |
形成稳定液柱时间(min) | 3.0 | 3.0 | 5.1 | 5.3 | 15.6 | 17.5 |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为缩短实验测定时间,pH的最佳范围是_____;还可以采取何种方法进一步缩短实验时间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反思)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