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以食盐、水、氨气、二氧化碳为原料,先制得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进而生产出纯碱。表格中是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对_____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要使氯化铵饱和溶液中的氯化铵结晶析出,在____(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进行比较合适。
(3)写出“侯氏制碱法”制碳酸氢钠的方程式_____。
(4)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
A 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选为起始原料使用
B 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
C 反应不需要加热
D副产物不会造成污染环境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除CO外,还有_____可以还原Fe2O3
(2)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的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
(1)在做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时,要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①上图有字母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②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③操作C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④称取5.0 g NaCl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 NaCl溶液________g。
(2)某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O2时,用到了下列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选发生装置________,收集装置________(两个空都填字母)。
②若用KClO3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做实验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 。
(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1。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 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 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答案】(1);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过滤;(3)乙;(4)AC;
【解析】
试题(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排中氢之后的金属和稀盐酸或者稀硫酸不生成氢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都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要知道锌与硫酸反应放出热量,会造成相应的误差,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进行观察和计算。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0
【题目】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粗食盐中常含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用粗盐制备精盐时,通常采用溶解、除杂、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其中往粗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和盐酸(均可以过量)的目的就是除杂。所加溶液的顺序错误的是
A. 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B. 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C. 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盐酸
D. 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操 作 | 实 验 现 象 |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 验 操 作 | 实 验 现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4)已知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___。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C | 加入适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常见金属和金属材料,用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能分析和解释许多现象。
(1)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2)常见的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____(填序号)关系最大。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的导电性
③金属活动性
(3)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每年有近四分之一的钢铁被锈蚀,为了保护金属资源我们必须学会防锈,下列介绍的实例只利用隔绝氧气来达到防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4)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粉常用作双吸剂,将一包部分变质的双吸剂放入过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友情提示:在溶液中可发生Fe+2FeCl3===3FeCl2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