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生产船底防污漆,防止海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现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20g放入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4.5%的稀硫酸50g,恰好完全反应。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计算:
(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2)原混合物中Cu2O与Cu的质量比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在图中画出向20g 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中逐滴加入24.5%的稀硫酸至过量,铜的质量变化曲线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Cu、Zn及炭黑,现欲回收铜和锌,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产生的废气A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
(2)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任写一个)。操作X的名称是_____;其所需玻璃仪器除漏斗、玻璃棒外,还有_____。
(4)步骤④中参加反应的物质为ZnSO4和_____(填化学式)。
(5)有人认为若步骤①中空气不足量,会导致锌的回收率降低,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B、C、D、E、F分别是铁、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为单质,C和E的物质类别相同。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E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C_____,E_____。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F→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3)写出A与C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很多,图示装置C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
(2)你认为装置B与A相比的优点是_____。
(3)装置D实验过程中,活塞的移动方向为_____,若起始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最后温度降至室温活塞前沿应停在_____刻度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晶体是粗盐,剩余的液体成为苦卤,苦卤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多种成分,在食品、化工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请根据已知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80℃时,MgSO4的溶解度为_____g.
(3)80℃时,把40gK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此时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将80℃时把MgCl2、KCl、MgSO4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2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
(5)将苦卤在80℃以上温度蒸发,首先析出的晶体应该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鉴别尿素与氯化铵的方法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与对应操作过程不相符的是( )
A. 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
B. 高温条件下CO与Fe2O3反应
C. 电解水实验中两极气体的体积关系
D.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食盐水,拧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 CO2能与食盐反应 |
B |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
C | 50℃时,将19g 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9g |
D |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