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d点的意义是______。
(2)将t1°C一定量的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C时,可用图上的__点表示,若要将b点的70g A溶液转化为C点的A溶液,采用的方法有加入溶质_g或蒸发溶剂___g。
(3)若将t3°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C时,则对三种溶液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
①都是饱和溶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B%> C% > A%;
③C溶剂质量不变;
④析出溶质的质量: mA > mB > m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Na2SO4与BaCl2反应为例)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把易溶于水、易电解的物质写出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 ;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请回答: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_____)
A K+、H+、SO42-、OH-
B Na+、H+、HCO3-、C1-
C Na+、 Ca2+、NO3-、C1-
D Ca2+、 K+、NO3-、CO32-
(2)写出氢氧化镁和盐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3)写出一个与离子方程式 中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 ( )
A. 取4g氧化铜和1 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B.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D. 向pH= 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30℃时,把10g丙溶解在50g水中,得到丙的饱和溶液
B. 50℃时,把甲、乙、丙三种溶液降温至10℃,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丙>乙
C. 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 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中 ,符合图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
A | CO | O2 | H2SO4 | Fe2O3 |
B | Zn | HCl | CuSO4 | NaOH |
C | NaOH | SO3 | KOH | CuSO4 |
D | NaCO3 | Ca(OH)2 | HCl | BaCl2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图1是工业生产尿素[CO(NH2)]的微观示意图,图2是尿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四种物质有3种属于氧化物
B. 生产尿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图2中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④
D. 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粒子个数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A. 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 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 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处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B. a处的反应为CO + FeO=Fe + CO2
C. 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后加热
D. 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化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或结论 | |
实验分析 | 实验结论 | |||
① |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能分解,但是______ |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
② | ________ | 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1)写出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实验过程中加入两支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应满足的要求除了体积和温度相同之外,还要保证___________相同。
(2)小明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结论”,他补充设计了以下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称量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并与反应前的称量数据作比较,其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
实验二:另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其余操作同实验②,其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小明在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有许多水雾,由此推断过氧化氢分解是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实验拓展)小红同学用MnO2、CuO两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探究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实验操作: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然后改用等量含另一种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图2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3)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保持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钠是钠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纯品过氧化钠为白色,但一般见到的过氧化钠呈淡黄色,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接着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区别水和过氧化氢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为无色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4)猜想1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质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验证猜想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后再___________,观察现象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讨论交流)
(6)老师提醒同学们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为无色,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