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智胜“新冠病毒”,化学行。
(1)认识“新冠病毒”。
科学家用一种磷原子标记病毒的 RNA 让其浸染细胞,从而获得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过程。已知 一种碳原子(C-12)的质量为 ng,该磷原子的质量为 mg,则该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2)治疗“新冠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提到,有条件可采用氢氧混合吸人气(氢气/ 氧气: 66.6%/33.3%) 治疗。其中,氢气密度小,附带药物容易吸人呼吸道;氧气的作用是与葡萄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预防“新冠病毒”。
①产生抗体。抗体由蛋白质组成,能有效帮助身体抵御疾病。从食物中摄人的蛋白质在体内逐步分解成可被小肠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_____________,然后形成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
②医疗防护。一次性医用口罩一般由熔喷布、无纺布(主要原料均为合成材料聚丙烯),点燃后产生 _____________气味的为棉纱口罩,反之为一性口罩。
③日常消毒。0.5%的过氧乙酸溶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图5为学校购置的药剂部分标签。医务室用它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则购置的过氧乙酸溶液药剂与自来水的配制质量比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天然气(主要成分CH4)是常用燃料和工业原料。
(1)如图 是家用燃气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
②若“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是___;
(2)工业上常用天然气与氯气(Cl2)发生如图 的反应(已配平)。
①方框内物质的化学式为___;
②下列从图 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反应过程没有单质参加
B 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分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图示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向 250mL 的烧瓶内注入 25mL 溶质质量分数 8.8%的稀盐酸,分别剪取长约 0.4cm、宽约 0.4cm 的镁、铝、 锌、铁、铜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见图 ),点击采集 得到如图 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a 对应的金属是 ___。
(2)曲线 b 对应的金属是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3)曲线 c 在 18s 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 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 d 对应的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
B 如延长反应时间,可得到 d 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C 从 0~100s 图像可推测 e 对应的金属打磨不彻底
D 从 250~450s 图像推测 e 反应时盐酸浓度在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如图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③为潮湿的蓝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考虑盐:酸和水的挥发,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存在错误,需做的改动是_________;
(2)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C 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4)对比②③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5)整个实验中能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
(6)实验时加入了含CaCO380%的石灰石 12.5g.理论上最多可生成CO2的体积为多少____? (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 2g/L,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下表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___。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选填“增大”、 “减小”、“基本不变”)。
(3)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 210g,升温到 80℃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再降温到 20℃,析出 硝酸钾晶体的质量___。
(4)20℃时,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图 所示:
下列坐标图中的描点,可能符合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室温下(20℃)称 7.5g 物质 N 的固体颗粒,加入50mL 水中(物质 N 不与水反应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终形成无色溶液。通过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 N 一定易溶于水
②a、c 两点时 N 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③b、c 两点时 N 溶液浓度一定相同
④b 点时溶液可能是N的饱和溶液
⑤改变加入N的质量,可能观察到 a、b、c 处只有c处有固体剩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H2O2O2 SO3
B.钢铁铁锈 FeSO4
C.CuAgAgCl
D.Ca Ca(OH)2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为了测定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1.1 g研碎的石灰石粉末样品进行四次高温加热、冷却、称量,记录数据如下(杂质不反应):
操作次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g | 8.5 | 7.9 | 6.7 | 6.7 |
已知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问:
(1)到第________次反应时,碳酸钙完全反应。
(2)样品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_____ g。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对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烟灰);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猜想与假设)
甲认为: ____________。
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 铜片变黑 | 甲、丙的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有关。 |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 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_____。取下胶塞后的现象:___。 | 乙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
(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了______的干扰。
(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3)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写出金属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煤除了作为燃料外,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化学肥料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如下:
(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N2的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3)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的转化:,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
(4)上述流程中合成尿素的同时还有水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