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们都具有吸附性
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Fe排在Cu的前面,所以Fe能置换出CuO中的Cu
C. Na2CO3溶液和其他碱溶液一样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Na2CO3也是碱
D. 活泼金属和酸生成无色气体,所以能和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的是( )
A. 用降温结晶法使NaC1从海水中析出
B.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棉线、毛线和涤纶
C. 用过滤、吸附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D.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灭火器,他们对反应后废液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成分?
猜想与实验:
根据图II中的反应可推知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溶液,可能含有_____溶液或盐酸。
(1)丹丹同学为确定该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取废液样品,向其中加入除上述两种试剂外的______,出现___现象,说明废液中有盐酸的存在。
(2)小爽同学对废液进行再利用,下列可用该废液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
A、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B、除去CO中的CO2C、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
(3)小影同学取少量废液蒸发得到白色固体,热的蒸发皿用____夹取,得到的白色固体是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思路,请根据下图仪器和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用途______(写一种)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小雪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了仪器①⑤⑧,她还需选择上图仪器中的____(填序号, 下同) ;小慧同学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她选择的仪器除了⑤⑥之外,还需要是______, 小红同学认为小慧的实验装置还可用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请写出制备三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铁、铜、铝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CaCO3+2HCl =CaCl2+H2O+CO2↑
(1)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______性;铁制成铁锅是因为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2)铁、铜、铝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任写出一个稀盐酸与上述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4)铁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炼铁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
(2)通过该图判断两者相同的是____(填序号)
①原子核内质子数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
③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④元素的化合价
(3)钠元素和氯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___构成的(填化学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5: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都改变了
D.该反应中,生成的新物质可能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微粒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离子一定不能再分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物质中粒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学化学,爱化学,用好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50g装入烧杯中,每次滴加50g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及图像如下:
次数 | 1 | 2 | 3 | 4 | 5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50 |
烧杯中物质质量/g | 100 | 150 | 197.8 | 245.6 | 295.6 |
请根据有关信息计算:
(1)a的数值为_____。
(2)求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学化学,爱化学,用好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对比实验)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甲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乙 |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丙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1)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请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_____(填“强”或“弱”)。
(3)小组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_____。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推论 |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 Na+或_____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 _____ |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 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