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F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E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E均为氧化物,B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D、F均为碳酸盐,且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化学式:A_____,D_____。
(2)E→A的转化在自然界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来实现。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该转化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依据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_____。
(2)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由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甲试管中收集的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先从水槽中取出试管,然后_____。
(3)图3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4)图4是使水沸腾实验。先关闭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压到烧瓶中,然后打开止水夹,发现烧瓶内的水沸腾起来。胶头滴管内的液体与烧瓶中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原因是_____。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O2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实验室若用装置B和D制备并收集CO2,则接口②应与_____(填接口序号)相连。检验CO2集满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5℃时,向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充分溶解后,甲、乙还有剩余,丙全部溶解。然后将三支试管加入盛有80℃水的烧杯中,甲没有明显变化,乙全部溶解,丙有固体析出。如图1所示。请回答:
(1)烧杯里的三个试管中,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选填“a”、“b”或“c”)。
(3)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少的是_____(选填“甲”、“乙”或“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一家人驾车去郊游,汽车的燃料是乙醇汽油,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野炊时,小明发现潮湿的木柴不如干燥的木柴更容易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潮湿的木柴烧不易燃烧的原因_____。他家的野炊食谱为:馒头、鸡蛋、牛肉干、花生米。从营养合理搭配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还应添加_____(填一种食品)会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 C.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教科书上的四个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既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又说明氨气溶于水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③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④既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实验不是制取气体,所以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C. 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D. 若把红磷换成木炭,也可得到相同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丁都属于氧化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C. 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D. 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向如图所示的五个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B. 通过比较②、③中的现象,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C. ④中随着反应的进行,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D. ⑤中会先产生少量气泡,然后逐渐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