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10948  210956  210962  210966  210972  210974  210978  210984  210986  210992  210998  211002  211004  211008  211014  211016  211022  211026  211028  211032  211034  211038  211040  211042  211043  211044  211046  211047  211048  211050  211052  211056  211058  211062  211064  211068  211074  211076  211082  211086  211088  211092  211098  211104  211106  211112  211116  211118  211124  211128  211134  21114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国际上有铟等7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采用了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测的数据。由如图可知铟元素

A. 是非金属元素

B. 质子数为49

C. 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克

D. 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酸、碱、盐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重要物质。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四类物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在一定质量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溶液。

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保持不变,为什么_________

2)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______(填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根据如图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所提供的信息,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阴离子/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挥

Na+

Ba2+

不溶

不溶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溶液中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a ______ 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生成白色沉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 ______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______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3)将527g稀盐酸加入盛有50g碳酸钙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如图装置制得铁。

1A处玻璃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

3)待四氧化三铁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A处,在断开AB之前应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A处玻璃管冷却。若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可能出现的后果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设计了以下流程图并完成了回收铜和硫酸锌的实验。

(1)X的成分为_________;操作Ⅰ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2)加入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溶液和乙物质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镁、铝、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图象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B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量与酸溶液的关系图象

C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D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图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3)丙氨酸中CHON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5)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

689克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_____

_____

有二氧化碳。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_____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_____,原因是_____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

2)选择发生和收集氧气的装置或药品,填写在下表中(填字母)。

选用药品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_____

B

_____

高锰酸钾

_____

3 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 (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④实验结束时,先撤走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