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是指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________。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一个共同的器官,该器官叫________。图乙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图,图中③为________,其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仅由一层________围成,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空气中的氧气通过①过程,进行气体交换后,肺部血液中________的含量减少。
(2)物质A主要被人体的________吸收后,经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细胞。物质B进入人体后,主要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结合,被运送至全身各处。
(3)物质A、B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________处经呼吸作用被分解,并释放________,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及维持____________。
(4)物质C是细胞呼吸作用所产生的________,主要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物质D是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排出体外。
【答案】 呼吸道 咽 肺泡 上皮细胞 二氧化碳 小肠 血红蛋白 线粒体 能量 正常体温 二氧化碳 尿液
【解析】(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器官是咽,因此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图2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图,图中③为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当血液从肺动脉流入肺后,肺泡里的氧气经①过程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②进入肺泡;因此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氧气的含量增加,就使静脉血变成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
(2)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从图示可知:A是营养物质,主要被人体的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后由血浆运输。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读图可知,物质B是氧气,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运输。
(3)物质A、B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细胞内一种结构)中,营养物质被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该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除了能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外,还能维持正常的体温。
(4)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同时还产生了另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物质C是组织细胞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汗腺以分泌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大量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以形成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在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蛔虫、青蛙 B.蝗虫、蚯蚓、钩虫
C.鲫鱼、涡虫、螳螂 D.缢蛏、蜥蜴、鲨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因此不需要通过神经系统
B.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C.松手是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就进行了
D.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运动系统由骨、肌肉和关节(骨连结)组成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人体就能正常运动
C.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骨骼肌的两端固着在同一块骨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由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组成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蛋白质分子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一个细胞内,染色体与基因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但活的海带仍然能够继续吸收海水中的碘元素,这一现象主要与海带细胞中的哪个结构有关?(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医院接收一位禽流感病人后,及时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B.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