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粒从中央纵向剖开,并在剖面上滴碘液,被染蓝的物质和部位分别是:
①胚根 ②果皮和种皮 ③胚乳  ④胚轴  ⑤淀粉  ⑥蛋白质
A.⑤和①B.⑥和②C.⑤和③D.⑥和④
C

试题分析: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所以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胚乳,也证明胚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由于种子的胚和种皮中不富含淀粉,所以这两部分没有变蓝.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不详 题型:探究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水稻种子为材料,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何影响。请你帮他完成这个科学探究过程。(5分)
材料用具:
大小相同的培养皿五只,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水稻种子100粒,小纱布10块,以硫酸为材料分别配制的PH=5、PH=4、PH=3、PH=2(酸性依次增强)的“酸雨”各20毫升等。
方法步骤:
将5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C、D、E。
在5只培养皿里各铺一块小纱布,其上均匀各撒20粒水稻种子,然后再用小纱布盖好。
向A培养皿中均均匀喷洒清水(PH=7)5毫升,使之刚好将要淹没种子。
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5、PH=4、PH=3、PH=2的“酸雨”。
盖上培养皿,将它们都放在适于种子萌发的环境里。
第④步中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加入的“酸雨”应均为多少毫升?_____________
为何要准备水稻种子100粒而不是几粒?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果得出之前,我们可以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预测1: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具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预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不详 题型:探究题

同学小王参加了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做了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①取培养皿两个,分为甲、乙两个组,在两个培养皿内各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饱满的大豆种子40粒(种子都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平均放在两个培养皿内。
③甲培养皿放在适温下,不加水;乙培养皿放在适温下,加适量水。其它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甲、乙两组中,对照组是             
④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有关变化情况。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农民买了一批小麦种子,播种后发现发芽率很低,下列不可能是其原因的是
A.买回的是伪劣种子,很多种子的胚已经死了
B.播种期温度太低,种子难以萌发
C.是水的原因,在萌发的关键期缺水
D.种子埋在土里,难见阳光,所以不易萌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叶片结构与其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的是(  )
A.表皮上有气孔
B.栅栏组织叶肉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C.叶片阔而扁平,提供了较大面积来吸收阳光
D.叶片在秋天时变成黄色或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中学生物学科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选用3粒菜豆种子,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
A.没有设置变量
B.没有设置对照组
C.没有提供所需营养物质
D.种子的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们食用的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   )。
A.胚芽发育成的B.胚根发育成的
C.胚轴发育成的D.子叶发育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果用下图表示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A
鱼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B
染色体
DNA
基因
细胞核
C
种子

子叶
种皮
D
微生物
病毒
细菌
真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小文利用已萌发的绿豆种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几小时后经漏斗倒入一杯清水,同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实验中倒入清水的目的是
A.促使种子进行呼吸作用
B.将瓶内的气体挤入试管
C.促使绿豆种子快速萌发并产生氧气
D.提供氧气以促使绿豆种子快速萌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