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 )
A.草、食草昆虫
B.草、腐生细菌
C.蜘蛛、食虫鸟
D.食草昆虫、蜘蛛
【答案】B
【解析】解: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仍然可以在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之间循环进行。 草是生产者、腐生细菌是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可见B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B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气体成分 | 环境中的气体(%) | 呼出的气体(%) |
氮气 | 78 | 78 |
氧气 | 21 | 16 |
二氧化碳 | 0.03 | 4 |
水 | 0.07 | 1.1 |
其他气体 | 0.9 | 0.9 |
(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相比较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含量没有发生变化。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相比较,_________________含量减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增多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朱自清的《春》中一段话,回答下列问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请逐一找出文中出现的生物,并为它们分类。
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有:_________。
(2)根据文中的描述,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两种类型的主要依据是_____。
(3)文中描写的春季百花盛开的美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瓣的不同颜色是由于细胞中的_______结构中的色素存在的缘故。
(4)根据课文你认为春天万物复苏的两个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清水或唾液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震荡后保温 |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
结果 | 不变蓝 | 变蓝 | 变蓝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物理性消化,又能进行_____性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试分析回答: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 .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的作用,由而获得的。
(5)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哪项不是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
A.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B.用肺呼吸
C.陆上产卵,卵有卵壳保护
D.生活过程中不需要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