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试题:
“解方程:”,请根据解题过程,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变形依据.
解:去分母,得 ( )
去括号,得 ( )
移项,得 ( )
合并,得 (合并同类项法则)
系数化为 1,得 ( )
请你写出在进行运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至少写出三个).
【答案】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求出解;
(2)提出三条运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即可.
(1)去分母,得:15x﹣3(x﹣2)=5(2x﹣5)﹣45(等式的性质)
去括号,得:15x﹣3x+6=10x﹣25﹣45(去括号法则)
移项,得:15x﹣3x﹣10x=﹣25﹣45﹣6(等式的性质)
合并,得:2x=﹣76(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得:x=﹣38(等式的性质);
(2)去分母时各项都要乘以15;去括号时,括号外边是负号时注意变号;移项时注意要变号.
故答案为:(1)15x﹣3(x﹣2)=5(2x﹣5)﹣45;等式的性质;15x﹣3x+6=10x﹣25﹣45;去括号法则;15x﹣3x﹣10x=﹣25﹣45﹣6;等式的性质;2x=﹣76;x=﹣38;等式的性质.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火车站、机场、邮局等场所都有为旅客提供打包服务的项目.现有一个长、宽、高分别为a、b 、30的箱子(其中a>b),准备采用如图①、②的两种打包方式,所用打包带的总长(不计接头处的长)分别记为.
(1)图①中打包带的总长=________.
图②中打包带的总长=________.
(2)试判断哪一种打包方式更节省材料,并说明理由.(提醒:先判断再说理,说理过程即为比较 的大小.)
(3)若b=40且a为正整数,在数轴上表示数的两点之间有且只有19个整数点,求a 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由一些棱长都为1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
(1)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并用阴影表示出来;
(2)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含下底面)为 ;
(3)如果在这个几何体上再添加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并保持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不变,那么最多可以再添加 个小正方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BQ⊥AD于Q,PQ=3,PE=1.
(1)求证:BE=AD;
(2)求AD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不写作法)
(1)以原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1B1C1,并写出B1的坐标;
(2)再把△A1B1C1绕点C1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2B2C1,请你画出△A2B2C1,并写出B2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16,其中n是正整数,则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n+2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
A. 15,144 B. 17,144 C. 17,12 D. 7,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菲尔兹奖是国际上有崇高声誉的一个数学奖项,下面的数据是从1936年至2014年菲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岁): 29 39 35 33 39 27 33 35 31 31 37 32 38 36
31 39 32 38 37 34 29 34 38 32 35 36 33 32
29 35 36 37 39 38 40 38 37 39 38 34 33 40
36 36 37 40 31 38 38 40 40 37 35 40 39 37
请根据上述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小彬按“组距为5”列出了如图的频数分布表
分组 | 频数 |
A:25~30 | |
B:30~35 | 15 |
C:35~40 | 31 |
D:40~45 | |
合计 | 56 |
(1)每组数据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请将表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根据(1)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这56位菲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的分布特征;
(3)在(1)的基础上,小彬又画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图中获奖年龄在30~35岁的人数约占获奖总人数的%(百分号前保留1位小数);C组所在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度数约为°(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90°,∠ABC=∠BCD,点E在直线BC上,点F在直线CD上,且∠AEB=∠CEF.
(1)如图20①,若AE平分∠BAD,求证:EF⊥AE;
(2)如图20②,若AE平分四边形ABCD的外角,其余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已知在平面内两点P1(x1,y1)、P2(x2,y2),其两点间的距离P1P2=,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
(1)已知A(2,4)、B(-3,-8),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
(2)已知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4,点B的纵坐标为-1,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
(3)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D(1,6)、E(-2,2)、F(4,2),你能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
(4)平面直角坐标中,在x轴上找一点P,使PD+PF的长度最短,求出点P的坐标以及PD+PF的最短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