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12分)如图,抛物线的顶点为A(2,1),且经过原点O,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小题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小题2:(2)在抛物线上求点M,使△MOB的面积是△AOB面积的3倍;
小题3:(3)连结OAAB,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N,使△OBN与△OAB相似?若存在,求出N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小题1:(1)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抛物线过原点,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小题2:(2)和所求同底不等高,
的高是高的3倍,即M点的纵坐标是. ……………5分
,即
解之,得 
∴满足条件的点有两个:
小题3:(3)不存在. …………………………………………………………………………9分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
相似,必有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显然
∴直线的解析式为
,得
∴ 
轴,垂足为.在中,

OB=4,
不相似.
同理,在对称轴左边的抛物线上也不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所以在该抛物线上不存在点N,使相似.  …………12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轴交于点D(0,3).

小题1:直接写出的值;
小题2:若抛物线与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的右边),顶点为C点,求直线BC的解析式;
小题3:已知点P是直线BC上一个动点,
①当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时(点P不与B、C重合),过点P作PE⊥轴,垂足为E,连结BE.设点P的坐标为(),△PBE的面积为,求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求出的最大值;
②试探索:在直线BC上是否存在着点P,使得以点P为圆心,半径为的⊙P,既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相切,又与以点C为圆心,半径为1的⊙C相切?如果存在,试求的值,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本题满分10分)
如图,中,,点的中点,相交于点

小题1:(1)求的值;(5分)
小题2:(2)如果,请用表示   (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本题满分10分)如图:是7×7的正方形网格,请在所给网格中按下列要求操作:

小题1:(1)请在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A点坐标为(-4,2),B点坐标为(-2,4).
小题2:(2)在第二象限内格点上找一点C,使C与线段AB组成一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且腰长是无理数,则C点坐标是_________;△ABC周长是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小题3:(3)画出三角形ABC以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的位似图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8分)小题1:(1)学习《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后,小明带着卷尺、标杆,利用太阳光去测量旗杆的高度.
参考示意图1,他的测量方案如下:
第一步,测量数据.测出CD=1.6米,CF=1.2米, AE=9米.
第二步,计算.
请你依据小明的测量方案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小题2:(2) 如图2,校园内旗杆周围有护栏,下面有底座.现在有卷尺、
标 杆、平面镜、测角仪等
工具,请你选择出必须的工具,设计一个测量方案,以求出旗杆顶端到地面的距离.
要求:在备用图中画出示意图,说明需要测量的数据.(注意不能到达底部点N对完成测量任务的影响,不需计算)
你选择出的必须工具是                   
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如图1,在△ABC中,ABBC=5,AC="6." △ECD是△ABC沿CB方向平移得到的,连结AEACBE相交于点O.

小题1:(1)判断四边形ABCE是怎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小题2:(2)如图2,P是线段BC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PO并延长交线段AE于点QQRBD,垂足为点R.
①四边形PQED的面积是否随点P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四边形PQED的面积;
②当线段BP的长为何值时,以点PQR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如图,△ABC中,AB=AC,过点A作GE∥BC,角平分线BD、CF相交于点H,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于点E、G.试在图中找出3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给出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小题1:(1)请在方格纸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并求出点坐标;
小题2:(2)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1,在第一象限内将放大,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不详 题型:解答题

(本小题满分12分)某班同学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几种方案,下面介绍两种:(I)如图(1),先在平地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并分别延长AC到D,BC到E,使DC=AC,BC=EC,最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的长。(II)如图(2),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1)方案(I)是否可行?为什么?
小题2:(2)方案(II)是否切实可行?为什么?
小题3:(3)方案(II)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           ;若仅满足∠ABD=∠BDE≠90°,方案(II)是否成立?
小题4:(4)方案(II)中,若使BC=n·CD,能否测得(或求出)AB的长?理由是        ,若ED=m,则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