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如图(一),△ABC的周长为l,内切圆O的半径为r,连接OA、OB、OC,△ABC被划分为三个小三角形,用S△ABC表示△ABC的面积.
精英家教网
∵S△ABC=S△OAB+S△OBC+S△OCA
又∵S△OAB=
1
2
AB•r,S△OBC=
1
2
BC•r,S△OCA=
1
2
CA•r
∴S△ABC=
1
2
AB•r+
1
2
BC•r+
1
2
CA•r=
1
2
l•r(可作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公式)
(1)理解与应用:利用公式计算边长分为5、12、13的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2)类比与推理:若四边形ABCD存在内切圆(与各边都相切的圆,如图(二))且面积为S,各边长分别为a、b、c、d,试推导四边形的内切圆半径公式;
(3)拓展与延伸:若一个n边形(n为不小于3的整数)存在内切圆,且面积为S,各边长分别为a1、a2、a3、…、an,合理猜想其内切圆半径公式(不需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上述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公式,由已知条件,结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以首先求得其面积是30,其周长是5+12+13=30.再根据其公式代入计算;
(2)同样连接圆心和四边形的各个顶点以及圆心和的切点,根据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计算;
(3)根据上述方法和结论,即可猜想到:任意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等于其面积的2倍除以多边形的周长.
解答:解:(1)以5,12,13为边长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易求得r=
2×30
5+12+13
=2

精英家教网
(2)连接OA,OB,OC,OD,并设内接圆半径为r,
可得S四边形ABCD=S△OAB+S△OBC+S△OCD+S△ODA
=
1
2
a•r+
1
2
b•r+
1
2
c•r+
1
2
d•r=
1
2
(a+b+c+d)•r.
r=
2s
a+b+c+d


(3)猜想:r=
2s
a1+a2+…+an
点评:考查了学生由特殊推广到一般的能力,掌握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的计算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5、阅读材料:
如图(一),在已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格纸中,图形①的顶点为A、B、C,要将它变换到图④(变换过程中图形的顶点必须在格点上,且不能超出方格纸的边界).
例如:将图形①作如下变换(如图二).
第一步:平移,使点C(6,6)移至点(4,3),得图②;
第二步:旋转,绕着点(4,3)旋转180°,得图③;
第三步:平移,使点(4,3)移至点O(0,0),得图④.
则图形①被变换到了图④.

解决问题:
(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A点的坐标依次为:
(4,6)→(
2
3
)→(
6
3
)→(
2
0

(2)如图(三),仿照例题格式,在直角坐标系的方格纸中将△DEF经过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得到△OPQ.(写出变换步骤,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阅读材料:如图①,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可将其固定.

(1)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A.三角形的稳定性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2)如图②是图①中窗子开到一定位置时的平面图,若,=60cm,求点到边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阅读材料:如图①,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可将其固定.

(1)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
(2)如图②是图①中窗子开到一定位置时的平面图,若,=60cm,求点到边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2011年乌海二中初三毕业暨模拟考试 题型:解答题

阅读材料:如图①,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可将其固定.

(1)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A.三角形的稳定性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2)如图②是图①中窗子开到一定位置时的平面图,若,=60cm,求点到边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